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最近这段时间,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学军中学、宁波镇海中学等重高,接连晒出竞赛获奖的喜报。有些是拿到国际金牌,有些是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清北的保送资格。
虽然正值暑假,但对一批竞赛生来说,正在紧张的时刻,因为这是冲刺9月竞赛的关键期。有学生暑假里参加两场集训,一次外培,休息时间仅有几天。
暑假是竞赛生的高考季
暑假一到,大批竞赛教练的节奏就拉满了。一位重高物理竞赛教练说:“每年9月是预赛、复赛,10月是决赛。可以说,暑假对于竞赛生来说,就是高考季。”
重高高二竞赛生家长苏女士说,从7月初学校一放假,竞赛集训就开始了,持续到20几号。她女儿参加的是物理竞赛。5月、6月的时候,过完了所有知识点,7月这一轮主要是分模块练习。
集训结束休息没几天,女儿又报名参加了一个外培,7天左右,前两天刚结束。
“外培么,主要是和全省来的学生同台竞技,有些入选过集训队、现在读大学的学生来讲题。还有清北的大学教授来上课,在物理领域研究很深,可以给孩子拓宽一些思路,拔拔高。”苏女士说,本来觉得女儿挺辛苦的,要么外培不参加了,但女儿很想报名,“积极性也不能打击,就听孩子的,报名让她去了”。
这几天回来,女儿正在消化、整理前面的内容。等到下周,8月中旬,新一轮集训又要开始了。
集训一开始,教练就说:
刚“入坑”的同学不建议请假
另一位新高一的竞赛生家长说,儿子喜欢化学,这个暑假上了近20天的课,已经感受到竞赛的快节奏。
“教练说,新‘入坑’的同学不建议请假,和其他有基础的同学相比,我们已是落后,需要去追赶了。特别是前面这部分内容,一节课落下,需要花更多时间去补。”
说到竞赛,很多家长都知道,这条路不好走,所以竞赛生在整个高中生群体中,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只有学有余力,并对学科保持热爱的同学,才建议参加。
杭州家长徐女士,儿子参加了一年的物理竞赛,目前还没有获得奖项。
“今年暑假里,7月集训一次,8月集训一次,还有一次外培。假期基本就没了。”徐女士说,除了竞赛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外,还需要兼顾综合。
在她看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投入竞赛时间多一些,文化课就得放掉一些,想要兼顾,孩子就会很累,“儿子参加竞赛后,我才感觉到,学科竞赛和运动员比赛一样,都很辛苦。只有真心热爱,才能全身心投入”。
目前,儿子的综合成绩在年级排70名左右。徐女士说:“当下孩子兴趣浓厚,开学高二,9月份就要参加正式的比赛。同时,他决定明年高三继续参加比赛,我们也尊重孩子的想法。高三那次应该是最后一次比赛了,之后两个月就要参加高考首考。”
高中三年暑假
出游没离开过杭州市
“这条路很辛苦,但值得!”
记者采访了另一位家长刘女士,她的儿子今年通过参加数学竞赛,被北京大学录取。
回顾三年的高中生活,刘女士在儿子的教育选择中,也经历过焦虑与纠结,曾在竞赛与综合之间摇摆。
“我们小学浅学过奥数,四年级参加一次杯赛,还没进入第二轮,杯赛就被全面取消了。到了初中后,有小伙伴约我们一起提前上高中课程,初二下上了半个学期就停了。”刘女士说,进了高中,零基础迈进了竞赛的门槛。儿子喜欢数学,就选了数学竞赛。
参加竞赛的初期,刘女士说自己评估过,兼顾竞赛的同时,儿子综合成绩能在年级前30名,所以对于竞赛的投入程度、具体安排等,都由儿子自己决定,“主要也是学校的团队很靠谱,给孩子自己选择的自由度”。
毕竟是零基础开始,儿子一开始在第二梯队,第一梯队上课的进度更快些。
“儿子和另外两个小伙伴一起,制订了竞赛学习计划。这一周作业少,就提前自学1.5节一队的上课内容,这周作业多,就提前学1节。遇到问题,就追着教练问。吃透了,再进行下一章。就这样,三个二队的孩子用一学期的时间,追上了一队的进度。”刘女士说,这个过程很辛苦,但很值得。儿子遇到了优秀的同学,能一起进步,有时候比家长出于自己理解的规划,更有效。
在备战竞赛的几年中,刘女士一家在暑假没有出省游玩过。确切地说,可能连杭州市也没出。
“真的没时间,暑假几乎全满的。中间休息几天,就周边逛一下,跟着爸爸爬爬山等。”刘女士说。
在很多家长眼里,通过竞赛上了清北,这是一个成功案例。对此,刘女士说:“竞赛和综合如何平衡,是很多竞赛生家庭面临的问题。回想一下,如果儿子的综合成绩掉到了一两百名,那个时候再问我,还能让他继续搞竞赛吗?我的答案是什么,真的不知道。”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竞赛?
每年几所头部高中的新高一学生进校,都会面临一个新选项——要不要参加竞赛。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学生适合竞赛?
记者采访过很多竞赛教练,不管什么学科,教练们有几句话是一定会反复提及的:
一、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参加竞赛。
有学校高一进校后,最初有三四百名学生参加竞赛。但是半学期至一学期后,就有大批学生感觉不合适退出。还有学校明确规定,如果学生成绩在400名以后,达到浙大线有危险,那么就会被劝退。因为这样就不算学有余力,而是学得比较辛苦了。
二、对学科非常热爱,而不是为了功利。
一位化学竞赛教练说,高一时竞赛团队有30多人,到了高二,基本稳定在15人左右。留下的这批,是对化学非常热爱的孩子。
“竞赛路是辛苦的,有时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攻克一道难题有时需要几天,这个过程中,唯有热爱,才能对抗这些辛苦,才能支持大家走到最后。”这位教练说,如果只想通过竞赛去升学,那这条路并不合适。
三、自律、自学能力强。
竞赛需要专注力,有时一次模拟考就是四五个小时,不自律,很难坚持下去。
有位高一就被保送清北的学生家长说:“孩子也不是一开始就自律,谁都爱玩。但是解出一道题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能抵抗住他的辛苦,他就越来越自律了。”到了假期,除了集训外,他会利用这个时间来补文化课,通常都是靠自学。这也是很多竞赛生的日常。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张娜
编辑 陈伊
审核 罗祎 邹滢君
看完了新闻,
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今天的佩琦说新闻吧!
BREAK AWAY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