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正全面开启“去俄化”的行动,莫斯科的影响力逐步从中亚消退。
据悉,阿塞拜疆还计划用历史称呼来重新命名俄罗斯城市。
阿塞拜疆通讯社官方披露了这一消息,比如提议将加里宁格勒命名为“柯尼斯堡”,伏尔加格勒命名为“萨雷苏”。
而在两国之间引发巨大争议的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则被命名为“索尔扎-加拉”。
去年底,一架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飞往格罗兹尼的客机被俄军击毁,这也是俄阿关系恶化的诱因。
至于其他的城市则干脆沿用古时的文化名称,不必再特意备注。
稍早时候,俄媒曾在文章中将阿塞拜疆的汉肯迪市称为“斯捷潘纳克特”,引发了阿方的不满。
因为只有阿塞拜疆的世仇亚美尼亚才将其称作“斯捷潘纳克特”,这也是促使阿方改名俄罗斯城市的重要原因。
目前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还未正式公布此事,不过他们同莫斯科的紧张局势确实还在加剧。
两天前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的警方再度向阿塞拜疆的侨领沙欣·希赫林斯基发出逮捕令。
他曾于6月底被捕,当时就引发了阿塞拜疆的强烈反应,立即抓捕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员工,并指控其为间谍。
希赫林斯基则于随后被释放,现在则是二次被捕,由此更加凸显了两国之间的对立。
如今看来阿塞拜疆是铁了心要在国内展开“去俄化”行动了。
不仅取消了所有的俄罗斯文化活动,还要在三年内关闭全部的俄语学校。
对于俄乌战争,阿塞拜疆也重申了他们对乌克兰的支持,逮捕了为俄军作战的民众,其中就包括瓦格纳的雇佣军。
俄罗斯的媒体甚至指控阿塞拜疆为乌军的“蛛网行动”提供了帮助,导致俄军数十架战机被毁。
总而言之,莫斯科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消退,这点在俄乌开战以来就愈加明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