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08-03,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其中,人形机器人备受瞩目,超过150台人形机器人在此次大会集体亮相,展示其最新进展。
01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
本届人工智能大会的规模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和首发新品数量均创历届之最。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参会,展示3000余项前沿展品,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的新品。较去年相比,机器人参展数量呈几何级增长,去年仅有18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参展,而今年已超过80家。其中,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超过150台人形机器人在此次大会上展出,这也是国内人形机器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
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继续保持进步。在大模型能力方面,持续迭代的大模型使人形机器人更具自主性。例如,智元机器人旗下的灵犀X2搭载多模态大模型,已具备深度语义理解与情感交互能力,在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不仅回答了技术问题,还基于电量状态主动提出“充电请求”,初步展现出类人的自主决策意识。银河通用机器人则结合视觉-语言模型,在零售货架场景中精准识别商品位置与类型,即使面对密集排列或近似外观的汽车零件也能避免误操作,泛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智平方旗下的AlphaBot (爱宝)机器人搭载自研的全域全身VLA大模型,在现场表演打冰淇淋/咖啡/饮料、2X2码垛、打架子鼓等技能,展现出较强的跨设备执行泛化能力。
除了机器人企业自研大模型外,科技型企业也通过为机器人提供大模型来布局机器人业务。例如,腾讯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了3个具身大模型,即多模态感知模型、规划大模型、感知行动联合大模型。多模态感知模型致力于使机器人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规划大模型使机器人理解各项复杂任务并思考,感知行动联合大模型则将机器人的思考转化为精准、安全的物理行动。这些模型的推出,将有助于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在运动能力方面,人形机器人的自由度与稳定性提高。例如,宇树科技的G1 格斗机器人凭借29个关节和智能平衡算法,在现场完成高难度拳击连招与回旋踢动作,并与真人完成格斗表演,倒地时可依托自身的动态平衡系统在数秒内自主起身。星动纪元机器人完成360°旋转爆发跳和相关街舞动作,运动算法实现毫秒级关节控制。
在感知与操作能力方面,人形机器人的跨模态传感与精细操作进一步突破。例如,非夕机器人融合3D视觉与力控反馈,对鸡蛋表面进行雕刻,并随时切换雕刻图案。擎朗智能XMAN-F1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在大会现场流畅完成爆米花制作,根据顾客需求调整冰量、糖度,并与其他专用机器人(如配送机器人)群组协作。
此外,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进步离不开大量训练数据的支持。人形机器人所需的训练数据集具有显著的多模态特征,不仅需要基础文本信息,还需要整合动作指令、环境光线变化等物理世界参数,当前行业仍普遍面临数据不足的挑战。在此次大会上,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浦江实验室团队表示预计年底前将完成2500万整机数据积累,规模达谷歌同类数据集的10倍。同期智元机器人也正式启动“智元灵渠OS”的开源计划,这是业界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参考框架。该系统采用“分层开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上层配套仿真测试、数据标注等全场景工具链。预计这些举措将可为人形机器人行业提供更多数据资源,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升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和涌现能力,使其满足更多复杂场景的作业要求。
02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人形机器人的相关技术持续进步,其应用场景随之拓宽。在工业场景方面,上海电气在本届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一款以“工业基因·场景定制”为开发理念的人形机器人,可在多种工业环境中自主识别、定位和搬运不同规格箱体,动态避障响应时间与定位误差表现较好,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开普勒人形机器人的展台主要围绕车厂制造、仓储物流等工业场景,计划未来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等领域。
在医疗康养场景方面,傅利叶智能即将发布的人形机器人GR-3是其首款主打交互陪伴的医用康养机器人,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动物系的头部、柔和的面部曲线、灵动的双眼和温和的触感,拉近人形机器人与人的距离。傅利叶展台还设立了"具身智能康复港",以GRx系列人形机器人为核心,针对康养场景需求构建了导诊咨询、认知康复训练、上肢康复训练等模块,旨在打造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康复服务体验。
在商用服务场景方面,擎朗智能XMAN-F1为用户制作爆米花与调制饮料,银河通用Galbot在密集货架中精准识别商品,智元远征A2表演击鼓与导览等,可见人形机器人正逐步实现多元化应用。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其商业化进程也在加速。在量产方面,多家企业已公布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计划。例如,开普勒人形机器人表示即将迎来百台量产,其产品将迈入商业化新阶段;智元机器人旗下灵犀X2预计到2026年底出货量达数千台。这些量产计划的推进,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行业从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迈向规模化生产阶段。
图表 1: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主要参与者及其产品进展概况(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来觅数据整理
订单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重要体现,2025年以来,多家企业获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商业订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入新阶段。例如,7月,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联合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金额约为1.2亿元(含税),这是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迄今公开的最大单笔招标订单;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金额为9051.15万元,刷新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单笔订单的金额记录。这些大额订单的落地,为人形机器人企业带来了实质性营收,验证了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为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表 2:2025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相关订单情况(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来觅数据整理
03 投融动态
近两年来,受政策支持、行业技术持续突破、市场需求增加等因素驱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融资热度持续高涨。据来觅PEVC数据,2025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融资案例已超80起,合计融资金额超100亿元,整体以早期融资为主,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参与人形机器人投资的资本多元化,产业资本(如美团、京东、宁德时代)通过战略投资绑定核心技术,地方政府基金密集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如湖北省设立100亿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专业风投机构(如达晨财智、梅花创投)则基于人形机器人未来的潜在投资回报而布局。
此外,IPO进程的突破性进展也激活了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预期。7月,宇树科技已正式启动IPO辅导,投前估值超120亿元;智元机器人以21亿元收购上纬新材至少63.62%股权,因此市场预计智元机器人也将启动IPO流程。此前已有多家机器人企业递交IPO招股书,预计IPO热潮也将吸引更多资本关注人形机器人赛道。
下表是2025以来人形机器人赛道部分投融事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登录Rime PEVC平台获取人形机器人领域全量融资案例、被投项目及深度数据分析。
图表 3:2025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赛道部分投融事件
数据来源:来觅数据
近期热文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来觅研究院撰写,其版权系深圳来觅数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Rime 或 来觅数据)所有。未经来觅数据许可或授权,任何单位或人士禁止转载、引用、刊登、发表、修改或翻译本文内容,及其他以作商用的行为。许可或授权下的引用、转载时须注明出处为Rime或来觅数据。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来觅数据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内容基于来觅数据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我们力求本文内容的客观、公正,但对本文中所载的信息、观点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亦不负相关法律责任。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全部内容仅供参考之用,对任何人的投资、商业决策、法律等操作均不构成任何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对因参考本报告造成的任何影响和后果,来觅数据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