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美国部分有识之士发出了振发聩的警告:若不发生战争美国与中国搞零和博弈,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其中,像约瑟夫·奈等专家,凭借其深厚的国际政治研究功底,多次强调了这一观点。
从2018年起美国就把这套用在中国身上,当时美国政府正忙着加关税、禁芯片,以为能让中国慢下来,可现实是,中国经济没垮,反而更韧性十足,技术自主化加速了,美国自己倒赔了不少钱。
其他美国专家也跟着附和。2023年,罗奇在一个会议上,直接甩数据,从2018年贸易战打响到2023年前九个月,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降反升,冲破了4200亿美元。
这盘棋,死活不能当“你死我活”下
什么叫“零和游戏”?说白了,就是牌桌上你赢的钱,一定是我输的钱,总数不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美国有些政客脑子里就是这根弦,觉得中国崛起抢了美国的饭碗,所以必须把中国摁下去,美国才能继续当老大。听着是挺有气势,可现实不是打牌。
中美这盘棋下了几十年,早就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就说咱老百姓最关心的钱袋子吧。美国那边大张旗鼓地加关税,听着是惩罚中国,可到头来呢?一部苹果手机,零件满世界跑,最后在中国组装,你给它加了税,这钱最后还不是得摊到买手机的美国老百姓头上?
反过来,中国也不是光挨打不还手的主。你加我的,我就加你的。美国农民种的大豆,以前大船大船地往中国运,关税一加,这条路就窄了。2024年,美国卖到中国的大豆还占它总出口的一半多,棉花占了将近三成。你说真要一刀两断,这些东西卖给谁去?
经济上这种深度捆绑,就像两个连体人,你要动刀子把对方割下来,自己也得鲜血淋漓。当年美苏冷战,那是真老死不相往来,经济上井水不犯河水。
现在不同了,那七万多家开在中国土地上的美国公司,一年卖出将近五千亿美元的货,你让这些企业的股东怎么想?让他们放弃中国这块大肥肉,可能吗?所以说,想玩“零和游戏”,以为能把对方搞垮,结果往往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这笔账,但凡有点脑子都算得过来。
奈老的惊世警告:别梦游到1914
约瑟夫·奈最担心的,他打过一个特别精辟的比方,他说:今天中美面临的最大危险,不是1941年的珍珠港,而是1914年的欧洲。这话什么意思?
1941年珍珠港事件,是明明白白的偷袭。敌人是谁,目标在哪,接下来该怎么打,美国人心里门儿清。虽然损失惨重,但至少是个干脆利落的“开战信号”。
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当时各个国家的大佬们,个个都觉得自己是掌控全局的聪明人,都以为打一场“短暂的小仗”就能捞到好处,没人真想打一场席卷全球的大战。
结果呢,在一个叫萨拉热窝的小地方,几声枪响,所有人都被卷了进去,最后尸横遍野,帝国崩塌。这就是所谓的“梦游般地走向灾难”。
现在看看中美,南海那边,军舰贴着军舰过。台湾海峡,飞机绕来绕去秀肌肉。双方都在搞极限施压,都在赌对方不敢开第一枪。这种在悬崖边上反复试探的玩法,是最危险的。因为总有擦枪走火的可能,总有误判形势的时候。
一个小小的摩擦,在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下,就可能升级成谁也无法收场的巨大冲突。这才是奈这种战略家真正害怕的地方——不是怕一场有准备的战争,而是怕一场由无数个小误判、小傲慢累积起来的、谁都不想要的大悲剧。
掰掰巨无霸们的家底:谁也掀不翻谁
为什么说中美谁也搞不死谁?我们来看看两家的家底就明白了。美国这家,是老牌豪门。家底厚实得很。一是科技,从芯片到软件,核心技术还牢牢抓在手里。二是美元,全世界做生意基本都用它,这是它的金融霸权。三是军事,航母遍布全球,军事同盟一大堆。这个根基,你想把它撼动,绝非易事。
中国这家,是后起之秀,但体量惊人。家底也有三张王牌。一是无与伦比的市场规模,14亿人形成的需求,是任何跨国公司都无法忽视的。二是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从一根螺丝钉到一艘航空母舰,自己基本都能造,产业链韧性极强,不是谁想替代就能替代的。三是强大的动员和协调能力,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应对起危机来,效率很高。
这就好比两个武林高手,一个内力深厚,招式精妙。一个筋骨强健,血厚防高。真要死磕,谁也别想毫发无伤地站着。打到最后,最好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整个江湖都得跟着遭殃。
更何况,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不比“谁是老大”更重要的事情等着解决。气候变暖、流行病、核武器扩散,哪一件是美国或者中国单枪匹马能搞定的?这两个最大的国家如果不合作,全人类都得跟着倒霉。
出路何在?学着“又打又谈”
既然硬碰硬是条死路,那出路在哪?约瑟夫·奈给出了一个词,叫“竞争性共存”。这话说得挺实在。竞争是免不了的,就好像邻居两家,谁都想让自家日子过得更好,这很正常。
但竞争不等于敌对。你可以在商业上、科技上堂堂正正地较量,但不能往对方院子里扔垃圾,更不能想着半夜去把人家房子点了。也就是说,得给竞争画个圈,定个规矩。
对美国来说,得换换脑筋,别老抱着冷战那套剧本不放。中国发展起来,不是为了把美国踩在脚下,而是想在国际这个大舞台上,有一个跟自己体量相称的位置和话语权。这个世界足够大,容得下两个大国共同发展。
对中国来说,要继续保持定力,坚持自己的节奏。你打你的,我发展我的。面对挑衅,既要有力回击,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也要有智慧,不把话说死,不把路堵绝,为关系缓和留出空间。
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智者与政客的选择
说到底,中美关系走到今天,缺的不是实力,而是智慧。缺的不是决心,而是远见。
就像两个邻居,没必要非得爱上对方,但至少得学会怎么和平地住下去。可以互相看不顺眼,但不能断了最基本的沟通。有些事可以吵,有些事必须合作,比如社区治安、防火防盗,这些是共同利益。
历史会记住那些推动和平与合作的智者,也会唾弃那些因傲慢和短视而将世界拖入深渊的政客。
约瑟夫·奈老先生的警告,就像一记警钟,希望那些还在做着“零和”迷梦的人,能够听得进去。毕竟,把邻居的房子烧了,自家的墙也得被熏黑,这个道理,真的不难懂。
参考信源:
约瑟夫·奈:以“冷战”形容当前中美关系不恰当——新华社新媒体2025-08-05
约瑟夫·奈:美中应增加各领域接触,促进彼此理解和欣赏——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8-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