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菲奥娜·坎宁安在《安全研究》杂志发表论文,提出针对中国潜在军事行动的海上封锁策略。
她的观点基于中美在台海问题上的紧张态势,尤其假设解放军若对台湾省采取统一行动,美国需以非直接冲突方式回应。
她建议美军集中力量于东南亚关键航道,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通过拦截商船削弱中国经济命脉。论文发布后,立即引发学术界和战略圈的广泛讨论,部分美国智库和媒体将其视为遏制中国的新思路。
她的策略核心在于利用美国海军的规模优势,拦截四分之一途经东南亚海峡的中国商船。她引用数据,指出中国经济38%的产值依赖贸易,远高于美国的9%,海上运输是其命脉。
美军为此设计了自由轮式船只,结构简单,仅求单次航行存活。封锁预计需一个月生效,持续半年才能造成物资短缺。
2023年,美军在“护身军刀”联合演习中,模拟类似封锁场景,涉及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15国,演练区域覆盖珊瑚海至杰维斯湾,测试多域火力和后勤保障。
早在2013年,兰德公司报告便提出利用盟友岸舰导弹系统,限制中国海军行动。例如,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部署的中程导弹可覆盖马六甲海峡,操作员在岸边丛林中通过移动发射车锁定目标,发射后迅速转移。
一枚反舰导弹划破夜空,精准击中海峡中的模拟目标,爆炸声在水面回荡。兰德认为,这种机动部署难以被发现,迫使中国海军分散资源搜索威胁。
美军还设想“两环封锁”计划,内环在中国近海布设水雷和潜艇,形成禁区,宣布关闭商业航运。2024年,一场模拟演习中,美军潜艇在台湾岛以东海域潜伏,水手在狭窄舱室内监控声呐,随时准备发射鱼雷。外环则聚焦马六甲等主要通道,设立检查站,关闭小型航道。
美军舰艇在海峡入口部署,雷达扫视每一艘过往船只,士兵通过望远镜观察船旗,判断是否拦截。但现代航运高度国际化,区分船只归属异常困难,误伤第三国船只的风险极高。
我国对此早有准备。2021年,海军在东海进行大规模反潜演习,舰艇编队在风浪中搜索模拟敌方潜艇,反舰导弹系统随时待命。岸基雷达站灯火通明,操作员紧盯屏幕,捕捉任何异常信号。
我国还通过“一带一路”扩展陆上运输网络,2023年开通的中欧班列运量增长30%,缓解海上封锁压力。国内市场庞大,14亿人口支撑内需,制造业覆盖联合国41个工业大类,全球占比近30%,远超美日德总和。
2025年,中国船厂年产量达2100万吨,美国不足10万吨。一座中国船坞内,焊接火花四溅,工人加班组装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半年即可下水。
相比之下,美国造船业空心化,难以支撑长期消耗战。伦敦国王学院学者指出,持久冲突中,美国将因产能不足陷入劣势。
我国钢产量占全球一半,制造业自给自足能力强。封锁若触发战争红线,中国将动员全部资源,船厂转产军舰,迅速补充战力。美军难以维持长期封锁,盟友配合意愿存疑,国际化航运复杂性增加误伤风险。
我国通过东盟合作深化区域经济联系,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更倾向中立。美军若击沉商船,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混乱,损害盟友利益。
中国则通过多元化运输和内需,抵御外部压力,保持战略主动。
参考资料
美媒:美军秘密进行“中美战争”推演,发现美军“输得更快了” 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