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文 /林鸿东
近期,我启动了“同安走透透”的乡土采风计划,相继探访了西山岩、端平岩。今日下午,又走进了仰慕已久的铜钵岩。此行,偶遇同安文史研究者杨志刚,原来他正是寺庙所在的云洋村村民。
铜钵岩位于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后洋石鼓山,面朝莲花水库。古寺已经翻建,未能见到《同安文物大观》中记载的6根梭柱,却在庙后山坡上发现了四个散落的覆盆式柱础。
寺中有一处重要的石佛洞。洞内原供奉三尊珍贵的宋代古石佛,分别是观音菩萨、定光祖师和清水祖师,后移入铜钵岩寺内。遗憾的是,这三尊古佛像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被盗,至今下落不明,令人扼腕。
所幸,寺中尚存一方宋代石碑,记录下信士夫妇毛士作与陈五娘于宋开禧元年(1205年)捐资造像的善举。此碑现供奉于石佛洞中,其文曰:
弟子毛士作同妻陳五娘,捨錢鑽造 觀音菩薩、定光菩薩、昭應菩薩及補陀山鎮於銅缽, 仰葉願符心地世籍福田者。 宋開禧歲次乙丑七月 日立。 都勸毛士及,住岩僧祖成,石匠陳聚。
“補陀山”指普陀山,“都勸”指总劝募人。
这方宋碑意义非凡。它确凿地证明,铜钵岩最晚在公元1205年就已开始供奉定光古佛与清水祖师(碑文中“昭應菩薩”即清水祖师的封号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从碑文所列佛像顺序看,定光古佛的位置排在清水祖师之前。此碑被《同安文物大观》誉为“目前厦门已发现年代最早的佛教纪年文物”。
铜钵岩,是一座如假包换、底蕴深厚的宋代寺庙,更是厦门地区罕见的供奉定光古佛的重要场所。探访此地,不仅触摸到了八百年前的历史印记,也深切感受到守护这些脆弱文化记忆的重要性。
这次“走透透”的旅程,收获颇丰。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