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8 月 3 日报道,我陆军首次披露无人化作战模式!并展现无人机 “蜂群”、机器 “狼群” 协同作战演习过程。西北戈壁的晨曦中,300 架无人机突然从掩体中腾空而起,组成直径 2 公里的立体作战集群。它们如蜂群般变换阵型,与地面 50 余台无人战车构成全域打击网络 —— 这场陆军首次披露的无人化协同演习,堪称中国无人机军工实力的全景展示。
无人机 “蜂群” 的核心战力,源自国产分布式数据链技术。当指挥中心下达攻击指令,300 架无人机在 0.3 秒内完成战术分组:20 架侦查无人机前出构建三维战场模型,将敌方工事坐标实时回传;50 架电子战无人机释放电磁干扰,在目标区域筑起直径 5 公里的信号屏障,其搭载的国产超宽带干扰模块,能压制 12 种主流雷达频段。这种 “侦扰一体” 的战术组合,标志着我国已突破无人机集群的同步控制难题。
攻击集群的表现更显硬核科技。搭载破甲弹头的无人机采用 “饱和式精确打击” 模式,10 架一组的小分队分别锁定雷达站、弹药库等关键节点,在 30 秒内完成多波次打击。演习数据显示,其命中精度误差不超过 0.8 米,而国产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使其在强电磁环境下仍保持98% 的命中率。这种精准度背后,是北斗导航与激光雷达的融合定位技术,以及自主研发的智能弹道规划算法。
与空中蜂群呼应的,是地面无人平台构建的 “钢铁防线”。当某型无人突击车弹药告罄,补给无人机在数据链引导下,仅用 90 秒就完成弹药吊装—— 这种跨域协同能力,依赖于国产 “智联 - 2000” 战术通信系统,即便在复杂地形中,端到端传输时延也能控制在 100 毫秒内。更令人瞩目的是无人集群的自愈能力:当 3 架无人机被 “击落”,剩余机体在 2 秒内自动重组阵型,填补防御缺口,展现出强大的体系韧性。
演习中最亮眼的技术突破,是无人机与有人装备的协同作战。歼 - 16 战机通过数据链引导无人机群实施佯攻,而无人机回传的实时战场数据,又为战机提供了精确火控参数。这种 “有人 - 无人” 混编模式,验证了我国在异构平台协同领域的技术领先性。军事专家指出,此次演习披露的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抗干扰通信系统等核心装备,均实现100% 国产化,标志着我国无人机军工已形成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当最后一架无人机完成回收,戈壁滩的余晖映照着整齐排列的无人装备。这场演习不仅展示了中国无人机的实战能力,更彰显了从核心芯片到智能算法的全链条创新实力。在未来战场,这些钢铁蜂群将以科技为刃,守护家国安宁,续写中国军工的硬核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