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网友关注的广西亮证事件有了正式官方通报:亮证逼迫让路的女司机非公职人员,亮的是其丈夫的执法证,其丈夫现已被立案调查。通报还对其他网友关心的事项逐一作了详细回应,更让人惊讶的是,涉事双方居然是远房亲戚。
无巧不成书,原来是自家亲戚误会一场,大水冲了龙王庙。
但侯某某亮出的证件,确实是她丈夫黎某的行政执法真证,而非最初网传的假证。真证被滥用,性质不比假证唬人好多少。
黎某作为消防救援站的二级消防士,按规定必须妥善保管执法证件,却随意丢在妻子的私家车上,导致证件被非法使用,又是一个被猪队友坑死的倒霉蛋 。
侯某某的行为已经构成滥用行政执法证件。行政执法证不是用来在乡间小路上耍威风的道具,它的使用有严格限制,仅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有效。
她没执法权,却把证件当令箭,涉嫌“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刑法里这条罪门槛不高,只要足以使一般人产生误信即可,行车记录仪那句“不然我就拿证了哦”就是铁证。
司法实践中,多数判处拘役或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认罪态度好、初犯,大概率缓刑,但案底是跑不掉的。
黎某的问题则更复杂。他不仅是证件保管不当,更涉嫌违反工作纪律。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有明确规定,不得随意转借、丢失或用于非公务用途。
他把证件放在妻子车上,客观上为妻子滥用证件提供了便利。行政执法证属于国家机关证件,外借、遗失、被非法使用,持有者当然得担责。
黎某作为消防救援站二级消防士,按规定证件必须随身携带,下班也得锁进单位保险柜,随意扔车里已经踩线,现在支队以“违反工作纪律”立案,最轻给个警告,重了可能降级甚至调离岗位。
这事最让网友们质疑的,除了乱亮证,就是侯父在现场直接报出对方家庭住址的行为。
虽然官方通报称双方是未出五服的邻村表亲,侯父认识对方家庭,但普通人被陌生人突然说出住址,第一反应必然是恐慌。
再者,一般人碰到认识的人挡路,能是这样沟通的?上去客套两句攀攀关系还差不多,拿证威胁认识的人,也是不走寻常路了。
派出所民警深夜上门要求删视频的行为,也引发了巨大争议。尽管官方解释称民警是依法履职,但公众的质疑不无道理。
虽然执法记录仪显示程序没大毛病,可那句“涉嫌民事侵权”的口头提醒被截图疯传,基层执法的“和稀泥”形象再添一笔。
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处理,而不是等到舆情发酵才介入,事情或许不会闹到这一步。
奔驰车的来源也被网友扒了个底朝天。17.8万的二手奔驰,首付10万贷款7.8万,算不上什么豪车,但在乡村道路上,一辆奔驰本身就带有某种象征意义,也难怪容易引人遐想。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爆舆论,是因为它触碰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特权与公平。
普通人遇到类似情况,往往只能忍气吞声,而这一次,行车记录仪和社交媒体让事情彻底曝光。公众的愤怒,不仅仅针对侯某某和黎某,更是对潜规则的一次集体抗议。
行政执法证的管理漏洞,是该事件暴露的另一个关键问题。证件发放后缺乏有效监管,导致一些人把执法权当成了个人威风的工具。如果每本证件都有严格的使用记录和核查机制,类似事件或许能大大减少。
这条新闻击中了两个长期痛点。一是证件管理松散。制度写得再漂亮,执行层面一个“懒”字就破防。二是熟人社会的信息裸奔。侯父和李父论辈分还得叫叔,县城人际网络让隐私成了奢侈品。
未来,侯某某和黎某可能面临不同的法律后果——大概率是“一人丢工作,一人留案底”,外加一封公开道歉信。
侯某某的行为若被认定为扰乱公共秩序,可能被处以行政拘留或罚款。而黎某作为公职人员,除了纪律处分,还可能影响其职业晋升。
更重要的是,这起事件给所有公职人员敲响了警钟——权力不是玩具,滥用必遭反噬。
其实大家要求的不是对错,只是坦诚。本来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常常由于慢半拍的回应,再加上网络戾气太重,就容易被无限放大了,怪谁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