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亮证姐”
晚上好,这里是浪花妈妈~
这几天某博主举报武大杨某学术不端遭到警察上门的事件还没平息,
广西防城港一起因会车引发的 “亮证威胁” 事件又迅速冲上热搜,
让“权力滥用”这个话题再次刺痛公众神经。
一辆奔驰车、一本证件、几句威胁,把普通交通纠纷搅成了全民关注的公共事件。
01
时间倒回 7 月 22 日下午,广西防城港市江山镇的乡间小道上。
陈先生正驾车前行,一辆黑色奔驰车从对面缓缓驶来,打破了乡间的宁静。
两车相遇时,道路狭窄得仅容一车勉强通行。
陈先生见状早早减速,主动将车往右靠,右前轮几乎蹭到路边杂草,车身大半探出水泥路面,已经没有再避让的空间。
更麻烦的是,他车后还跟着一串车辆,倒车操作难度极大。
而奔驰车右侧明明留有半米左右空隙,后方也没有来车,完全具备避让条件。
考过驾照的人都知道,会车时应是有条件避让方礼让无条件避让方,可奔驰女司机偏不按常理出牌。
“旁边路软有泥,我的车不能蹭到泥,你必须倒车!” 奔驰车后排男人下车交涉,语气强硬。
陈先生解释了无法倒车的困境,没想到这一拒绝竟点燃了对方的怒火。
男人回到车上后,女司机突然下车,手里拿着一本证件,对着陈先生扬了扬:“要不然,我就拿证了哦!”
更让人震惊的是,争执没过几分钟,同车男人竟准确报出了陈先生的姓名和家庭住址。
“我长期在外地生活,他们仅凭车牌就查到这么详细的信息?”
陈先生又惊又怕,隐约觉得对方身份不简单。
最终,奔驰车稍微往右挪了点,陈先生才得以通过,但对方的辱骂声一直没停。
事后陈先生越想越不对劲,先后向当地乡政府、派出所和 12345 热线投诉,
可得到的回复要么是 “女司机行为属个人素质问题”,要么因说不清对方身份、单位而无从查证,始终没得到满意答复。
7月31日下午,他决定将行车记录仪拍下的视频发到网上,想让公众评评理。
视频很快火了,播放量超千万,可麻烦也跟着来了。
7月31日晚10点多,陈先生远在老家的母亲突然被敲门声惊醒。
打开门一看,两名民警带着奔驰女司机和同行男人站在门口,强光手电筒的光束晃得老人睁不开眼。
陈先生的母亲被这深夜突袭吓得不轻,还以为儿子在外犯了什么大事。
民警通过老人联系上陈先生,称陈先生的视频泄露了奔驰车主隐私,必须马上删视频并公开道歉,不然就要拘留他。
陈先生懵了:明明是对方先亮证威胁、泄露自己隐私,怎么反倒成了自己的错?
可看着电话那头母亲不安的神情,想着民警口中的 “拘留” 警告,陈先生只能妥协。
他录制了一段道歉视频,对着镜头念着道歉信:
“我真诚向奔驰车主道歉,不该没及时删视频和评论,可能侵犯隐私,造成生活不便和心理伤害……”
可这段违心的道歉视频,没过多久就在他账号里消失了,据说是对方仍不满意。
即便受了委屈,陈先生仍没放弃。
他给视频关键信息打码后重新发布,重点突出 “亮证施压”“秒查隐私” 的画面。
02
截至 8 月 1 日上午,陈先生的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奔驰亮证姐” 成了热搜第一,网友评论区炸开了锅。
有人怒斥女司机 “特权思想作祟”,有人心疼陈先生 “维权反被拿捏”,还有人追问 “能秒查公民信息的到底是谁”。
随着讨论发酵,有网友扒出女司机疑似是 “防城港某单位蓝主任”,
但当地警方很快辟谣:“网传信息不实,并非公安局领导。”
可谣言虽破,疑问更重:不是公职人员,哪来的 “行政执法证”?不是公职人员,怎么能凭车牌几分钟查全隐私?
8 月 2 日,陈先生通过社交账号发声:
“我不图别的,就希望她能公开道歉。父母被深夜打扰时的恐惧,我一辈子忘不了。”
他还说,目前相关人员没再联系,家里也没遇麻烦,只等官方通报结果。
同日下午,防城港市相关负责人联系陈先生,称涉事女司机只是普通经营者,所持证件是假的,未用警务通等工具查信息。
媒体也从市政府获悉,官方已成立调查组对女司机展开调查,她的身份已查清,结果将由市里统一发布。
可这个 “普通经营者” 的结论,让更多人疑窦丛生:
一个普通经营者,真能有这么大能量?既能弄到假的行政执法证,又能快速获取他人隐私,还能让民警深夜上门 “帮维权”?
这场纠纷本是会车让不让路的小事,却因 “亮证威胁” 和 “隐私泄露” 升级成公共事件。
本质上,是有人想靠权势压人,把 “特权” 当通行证。
如果连普通经营者都能轻易突破隐私防线、动用非正规力量施压,那普通人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03
其实 “亮证耍威风” 并非孤例,此前合肥就出过类似的 “执法闹剧”。
2025-08-03,合肥网约车司机接了个单子,女乘客目的地是市交通运输从业资格考试中心。
快到地方时,女乘客为了不付车费,突然亮出行执法证,要求查司机“双证”。
司机以 “执法需两人且应先亮身份” 为由拒绝,没过多久,他的平台账号就被封了,断了养家糊口的活路。
司机气不过找到女乘客单位,对方却翻脸称 “只是普通乘客,没执法”。
直到舆论发酵,合肥市交通运输局才通报:给予女乘客焦某某警告处分,调离岗位。
从防城港 “亮证姐” 到合肥 “运管姐”,两起事件虽细节不同,却都透着一股权力傲慢:
觉得有证就能高人一等,觉得有权就能左右规则,觉得普通人可以随意拿捏。
可他们忘了,权力是人民给的,证件是责任的象征,不是耍威风的道具。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开奔驰还是网约车,不管持真证还是假证,都该守规矩、知敬畏。
普通交通纠纷不该变成权力示威,公民隐私更不该成可随意泄露的 “武器”。
如今防城港的调查还在继续,公众期待的不只是一个“身份通报”,更是对“以权压人” “隐私泄露源头”的彻查。
唯有查清每一个疑点,追责每一个责任人,才能让权力回归敬畏,让民心得到安抚。
毕竟,法治社会里,不该有 “亮证就高人一等” 的特权,更不该有 “普通人维权难” 的委屈。
网友评论:
网友1:
又是秉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回应百姓关注的焦点,希望公开身份,让百姓知道,还政府一个可信的公信力
网友2:
1.普通经营者为什么能短时间查到平头哥的个人信息
2.为什么半夜民警会跟她一块上门
网友3:
用假证冒充执法者,这不是更应该严惩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