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7月29日,我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传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消息。有媒体询问,这个9月,普京很可能会在北京,和特朗普见面。中国这边并未给予肯定回应,仅表示“乐见美俄改善关系”。这番看似轻描淡写的声明,恰似一枚投入大国博弈棋局的关键棋子,搅动了本就无比敏感的国际局势。这个9月,北京或成全球秩序转折点。
目前来说,俄罗斯是已经确认下来,普京会出席9月的阅兵,并安排了四天的访华行程;而美国这边意向也有点大,甚至做出了主动行为。不光是早些时候,特朗普公开表示“可能很快访华”,并暗示可能与普京会晤,更在于最近特朗普主动的对华示意,一边是拒绝了赖清德蹭台海政治红线的要求,另一边,是要求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收敛态度,给南海降温。这一系列操作,很明显在主动为访华进行铺垫。
就俄罗斯的立场来说,普京其实是不来也得来,远非简单的彰显中俄友好的外交礼仪。
在西方制裁持续高压、俄乌战场陷入僵局的背景下,俄罗斯迫切寻求突破国际孤立的战略出口。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一面宣称普京与特朗普的会晤“十分必要,总有一天会实现”,另一面又对三方会晤的可能性表示“一无所知”。这种看似矛盾的表态实则是经典的外交策略,既避免显露主动邀约的弱势姿态,又将外交压力巧妙转嫁给美国。俄方的核心诉求明确:任何普特会必须聚焦“实质性成果”,即乌克兰停火与解除制裁。普京此行既是对二战中苏军出兵东北历史贡献的追忆,更是向世界展示俄罗斯在东方拥有战略依托的现实政治宣言。
而美国这边,相比俄罗斯,特朗普的私心无疑会更重。这很大程度上来说,来源于特朗普个人的乖张性格,让其深陷国内政治旋涡。尽管他公开表示“热爱俄罗斯人民”,却在7月28日突然宣布将俄乌停火期限从50天压缩至10到12天,并威胁对俄罗斯及购买其石油的国家征收100%关税。这种极限施压策略反映了其执政困境:既想要尽快结束这场早已经变成闹剧的“24小时结束战争”精选承诺,却又难抗衡美国国内反俄势力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对稀土的出口限制已使美国军工业面临关键材料短缺,而美国企业在华市场的庞大营收现实,更迫使特朗普寻求经贸关系的再平衡。
而对中国而言,通过纪念二战胜利的阅兵活动,间接打造了一个面向世界的平台,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对当前国际局势的态度和立场,又能拨乱反正这几年已经有些被西方媒体带偏的二战历史。在更深层次上,这场阅兵式将展示J-35隐形战机等新型装备,向世界传递中国兼具维护和平实力与推动发展意愿的双重信号。
一旦三方对话并达成相关诉求,这无疑将直接改变当前的国际局势走向,成为未来世界格局的转折点。
当然了,也必须承认,三国元首能否同台,取决于未来一个月的三重变量。俄乌前线是否出现足以推动和谈的军事转折;特朗普能否顶住国内政治压力;以及中美在贸易壁垒、稀土出口等关键议题上能否取得足够突破。最新迹象显示,特朗普9月北京之行可能延后,中美正协商将其访华调整至10月APEC峰会前后。这一变化虽降低了9月三方峰会的可能性,却为更充分的双边预备谈判创造了时间窗口。
无论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是否见证历史性握手,这场外交博弈已深刻揭示国际格局的变迁:美国单极霸权时代渐行渐远;俄罗斯在西方压力下加速“向东转”;而中国正以更从容的姿态搭建多边外交舞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