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场持续五年的"自动驾驶官司"终于落锤。2019年4月,一辆特斯拉Model S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冲过十字路口,撞上停在路边的车辆,导致一死一伤。事故原因令人唏嘘:司机低头捡手机,自动驾驶系统未发出任何警告。
图片源于网络
更离谱的是,2025-08-04法院判决特斯拉承担33%责任,需赔偿2.425亿美元(约合17.3亿人民币)。可主责司机虽承担67%过错,却因"破产"未被追责,所有赔偿压力落在了车企头上。特斯拉当场表示"判决错误",宣布上诉,股价应声下跌1.83%。
这事儿最值得玩味的是什么?不是17亿的天价赔偿,而是"自动驾驶首次被判有责"的里程碑意义。您细品,这像不像买了台"半成品机器人"——说明书写着"能帮您干活",结果它把花瓶砸了,厂家却说"是您没看好"?
说句大实话,特斯拉这操作太"鸡贼"了。您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用手机导航时,屏幕突然弹出广告,您一急眼点了错,结果走错路。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更"聪明"——它知道您低头捡手机,却连声"注意"都不喊。这哪是"辅助驾驶"?分明是"静音式坑人"。
更扎心的是,法院这判罚像在"打脸"整个行业。特斯拉一直强调"司机是最终责任人",可事故数据显示,80%的自动驾驶事故都因"系统未及时预警"。您说,这锅到底该司机背,还是该厂家扛?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事儿暴露了"技术伦理"的漏洞。自动驾驶本该是"安全升级包",可车企为了抢占市场,把"半成品"推给消费者。您想,要是特斯拉在系统里加个"手机掉落提醒",这场悲剧会不会避免?可人家偏不,专等事故发生后说"您操作不当"。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像面镜子——照出了技术的"双刃剑",更照出了责任的"模糊地带"。您想,要是所有车企都像特斯拉这样"甩锅",谁还敢用自动驾驶?可要是法院总判车企担责,会不会抑制技术革新?这中间的平衡,像极了走钢丝。
"特斯拉17亿赔偿案",像面照妖镜,照出了自动驾驶的"技术短板",更照出了责任认定的"法律空白"。
您觉得,车企该为自动驾驶事故担责吗?您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技术越先进,事故越难防"的怪圈?
本文看法及观点仅供参考,细节如有纰漏和异议,还请补充和指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