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说,中国军队是无法战胜印军的,因为,中国军队没有实战和实践经验。
如果战争胜负仅仅取决于“谁打过更多的仗”,那罗马帝国应该至今仍统治欧洲,蒙古铁骑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现实是,现代战争的逻辑早已被科技、体系、后勤和战略思维重构,而非单纯依赖士兵的战场经验。
印度某些媒体和军事博主近期频繁炒作“中国军队缺乏实战经验,印军更具优势”的论调,仿佛1962年的教训已被选择性遗忘。
这种说法乍听似乎有理,但细究之下,漏洞百出,甚至透露出某种战略焦虑,毕竟,当你的对手已经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而你还在用“经验论”自我安慰时,胜负的天平早已倾斜。
印度军方和部分舆论场热衷于强调印军在高原边境的“丰富经验”,认为常年与巴基斯坦的摩擦和反恐行动锤炼了士兵的实战能力。
然而,这种“经验”是否真能转化为对中国的优势?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给出了一个残酷的答案,印军伤亡远高于解放军,战术协同能力的差距暴露无遗。
更讽刺的是,印度引以为傲的“高原作战经验”,在解放军的高原合成旅、无人机集群和远程火箭炮面前,显得如此单薄。
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使用中国提供的歼-10CE和霹雳-15E导弹,让印度空军吃了大亏,而解放军的歼-20、空警-500和更先进的导弹体系,显然比巴铁手里的装备高出一个维度。如果印度连巴基斯坦都难以压制,又凭什么认为能战胜解放军?
实战经验固然重要,但现代战争的核心早已不是“谁更熟悉开枪”,而是“谁能更快发现敌人、更精准地摧毁目标、更高效地维持后勤”。
中国军队没有大规模常规战争的经验,但通过高强度、高仿真的军事演习,以及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建设,早已构建起一套远超印度的战争机器。
兰德公司2025年的报告指出,解放军在人工智能、无人机集群、电子战和远程精确打击等领域,对印军形成“代差”优势。
印度退役军官普拉文·索尼甚至悲观预测,若中印爆发冲突,印度可能在10天内输掉战争。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双方军力差距的客观分析,当解放军的PHL-191火箭炮能在500公里外精确摧毁印军基地,而印军的“龙卷风”火箭炮射程仅90公里时,所谓的“防守优势”更像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印度博主们喜欢强调“印军擅长死守阵地”,但现代战争早已不是二战时期的堑壕战,无人机、导弹和电子战会让固定阵地变成活靶子。
2025年斯卡杜山谷的冲突中,中国的翼龙-3无人机轻松绕过印度精心布置的电子陷阱,FD-2000防空系统则让印度高价购买的阵风战机束手无策。如果连巴基斯坦都能用中国技术让印度打脸,解放军亲自下场时,印军的“防守传统”又能撑多久?
当然,印度并非毫无进步,近年来,印度大幅增加国防预算,引进美制“捕食者”无人机、法制“阵风”战机和俄制S-400防空系统,试图弥补技术短板。
然而,“万国牌”装备带来的后勤噩梦和系统兼容性问题,反而削弱了整体战斗力,相比之下,中国军队的装备国产化率超过90%,战时补充和升级速度远超依赖进口的印度,这种体系化优势,不是靠“实战经验”就能弥补的。
归根结底,印度媒体的这种论调,更像是一种心理战术,但历史早已证明,盲目自信往往导致战略误判。
1962年,印度也坚信自己的“二战老兵”能击败解放军,结果却是一溃千里,如今,中印军力差距比当年更大,若印度仍沉迷于“经验至上”的陈旧思维,恐怕只会重蹈覆辙。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现代战争的关键是体系而非经验,印度该如何缩小与中国的差距?是靠继续砸钱买装备,还是痛下决心推动军事改革?或者,他们是否该重新思考,挑衅一个在技术、后勤和战略层面全面领先的邻居,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参考信源:荔枝网新闻2025-08-05《印教科书造谣称印度1962年战胜中国 遭美媒打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