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珠海航展上,一架编号1518的歼-15T悄然展示了它的"中国心"。可就在同时期,大批量生产的歼-15T战机依然装着俄制发动机,这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珠海航展的展台上,歼-15T战机静静停放。细心的观众发现了不同寻常的细节,这架编号1518的原型机,尾喷口构型明显异于以往。
歼-15T
中航集团官方媒体平台发布的高清照片证实了外界猜测:这架歼-15T装配的正是国产涡扇-10H发动机。
尾喷口特写画面纤毫毕露,环管式设计清晰可见,新型发动机在耐腐蚀性和红外隐身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
就在这架"明星"原型机展示国产化成果的同时,沈飞生产线上正在制造的歼-15T战机,全部装配的依然是俄制AL-31F3发动机。
从2016年歼-15T首飞至今,只有两架战机确认装配了国产发动机——1518号原型机和一架歼-15S双座机。其余70多架歼-15系列战机,包括最新生产的歼-15T,都在使用"三姨夫"俄制发动机。
这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另有隐情?
AL-31发动机
2024年10月,解放军海军双航母演练中部署的歼-15T战斗机,依然清晰可见AL-31发动机的特征。战机能够弹射起飞,也可以通过滑跃起飞方式操作,但动力系统的"洋心脏"身份暴露无遗。
美国《战争地带》专栏早就预测歼-15T将改用自产的涡扇-10海军版。可现实的进展比预期慢得多。
国产"海太行"发动机技术已经成熟,单架原型机的成功应用证明了可行性。那么,批量生产的歼-15T为什么不换装国产发动机?
答案要从十年前说起。
中国在2010年代初期,一次性采购了大批俄制AL-31F3海军型发动机。这批发动机数量约200台,专门为舰载机设计,具备抗腐蚀、抗高盐雾的特殊性能。
当时谁能想到,这批"及时雨"般的采购,会在十多年后成为换装国产发动机的"绊脚石"?
AL-31发动机
海军型发动机价格不菲,设计独特,把这种专用发动机转给空军使用,明显是一种浪费,既然花了真金白银,总得物尽其用。
按照现有歼-15系列战机70多架的规模计算,再考虑备用发动机和维护更换需求,这200台AL-31F3发动机足够使用相当长时间。
更关键的考量是后勤维护的统一性。
辽宁舰和山东舰上的歼-15T采用分批次替换策略,新老战机长期混编使用。如果同一艘航母上既有俄制发动机又有国产发动机,维护工作量和复杂程度会成倍增加。
航母甲板上的机务人员需要准备两套完全不同的维修工具、备件和技术手册。在紧张的海上作战环境中,这种复杂性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统一使用AL-31发动机,至少能保证现阶段的后勤保障相对简单。等到福建舰正式服役,预计将统一采用国产发动机,形成新的标准化体系。
与其让昂贵的俄制发动机闲置,不如充分利用,为国产发动机的完善争取更多时间。
这种务实的选择,体现了中国海军在装备发展上的理性态度。
早在2011年,就有消息显示歼-15采用了新型涡扇-10H改进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是在涡扇-10基础上专门为舰载机开发的海军版本。
海洋环境的严酷程度超乎想象。
高温、高湿、高盐雾的工作条件,对发动机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极高要求。普通陆基发动机在这种环境下很快就会出现零部件损坏、推力下降等问题。
涡扇-10H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稳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技术突破。
推力达到13.2吨,推重比超过7,远超俄制AL-31F的12.5吨最大推力。更重要的是,首翻期寿命突破1500小时,是AL-31F3(500小时)的三倍。
这意味着什么?
同样一台发动机,国产版本可以飞行更长时间才需要大修。对于航母这种远海作战平台来说,更长的使用寿命直接转化为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
涡扇-10H的验证过程极其严苛。整机经历了实验室极限测试、陆基飞-发适配试验,以及最终的舰基舰-机-发联合试验。包括电磁兼容性测试和偏流板前开车等高风险科目,每一项都必须过关。
环管式尾喷口设计虽然可能略微影响推重比,但显著增强了发动机的耐腐蚀性和红外隐身能力。在现代海战中,隐身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关键的突破在于完全自主可控。从设计图纸到生产线,从核心技术到配套设备,涡扇-10H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
订单想下多少就下多少,备件维护要什么有什么,技术升级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这种自主权,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战略资产。
福建舰的服役将成为转折点。
福建舰上配备的歼-15T预计将统一使用国产涡扇-10H发动机。这艘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将成为国产舰载机发动机的首个完整应用平台。
电磁弹射对发动机提出了新要求。涡扇-10H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电磁弹射的技术需求,能够承受弹射瞬间的巨大冲击力。
随着现有俄制AL-31F3发动机库存的逐步消耗,歼-15系列战机将全面换装国产发动机。这个过程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完成。
歼-35隐形战斗机即将上舰测试,歼-50六代机也在研发中。未来中国航母上将出现"三机四型"的舰载战斗机配置:歼-15D/T、歼-35、歼-50。
歼-15D/T和歼-50统一使用海太行系列发动机,歼-35使用WS-19中推发动机。这种配置将大大简化航母的后勤保障体系。
2024年珠海航展上国产发动机歼-15T的公开展示,释放了明确信号,批量换装的时机已经成熟。
歼-15T从俄制发动机到国产发动机的转换,象征着中国舰载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战略自主能力的体现。
十年磨一剑的涡扇-10H,即将在广阔的海疆上展现真正实力。当数十架装配"中国心"的歼-15T从航母甲板呼啸而起时,那将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强力宣言。
等待了这么久的"换心"手术,终于要大规模实施了。
参考资料:
新华网军事报道:《歼20歼10C等多款战机已换装"中国心" 背后有哪些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