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潘庆芳 夏彬
7月29日14时许,G347国道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小汊湖村与县道210交叉处的十字路口,大货车、私家车、摩托车和行人在红绿灯的指引下有序通行。
站在村委会广场,小汊湖村党支部副书记吴龙指着平交路口说:“这个路口去年发生了5起亡人事故,我们村干部既要维护现场,又要打120,还要上报、做好协调,也影响了我们正常工作。今年路口改造完工后,没有发生一起事故,车辆人员经过路口都放心了。”
交通安全人人有责。黄冈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公安部门深入排查整改普通公路平交路口、临水临崖路段、弯坡路段、长下坡路段、高速公路出口路段等突出隐患,切实防范群死群伤事故。实施普通公路安全设施精细提升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进一步提升公路运营安全水平。
面对G347黄州段交通流量大、沿线城镇化率高、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需求大、平面交叉口密集等复杂挑战,黄冈市交通运输、公安部门联合组织设计单位、咨询单位以及沿线地方政府采用立体化排查,精准诊断安全隐患。
“G347国道提档升级后,日均车流量过万,给安全通行带来了压力。”黄州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孙展虎说,“在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我们交通运输局负责15处平交路口的改造,目前已完工9处,其他的正在抓紧施工,以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事故,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既坚持科技兴交,又突出人车分离。在小汊湖村村委会路口,高挂在空中的红绿灯取代了原有的简易红绿灯,对闯红灯的一律纳入公安系统处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由地方政府协调解决增加道口占用的土地,增设安全岛,实现4个平交路口均增加渠化道,在原有基础上各增加一个右转车道,方便车辆右转。
黄州区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李江说:“改造后的平交路口有信号灯、标线、警示桩、减速带、警告标识等,既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又提高了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无独有偶,在G106麻城市福田河界岭至杜家河段,麻城市交通、公安、乡镇形成“三位一体”整治专班,将19处“夺命坡”支路改造成平坡,村民骑三轮车出村不用冲坡抢道;41个平交路口新装32套“反光标志”,更换19套被树枝遮挡的标牌,施划117平方米减速标线,74米减速丘让货车经过村口自动减速;给弯道装上8100米新护栏,盲区路段增设诱导标志,让司机提前看清弯道走向。在事故多发路段安装了2套区间测速设备,提醒货车限速行驶;安装1套不停车称重系统,半年共查处违法货车132辆。2025年1月以来,该路段事故同比下降20%,亡人事故实现“零发生”;平交路口事故从每月8起降至每月3起。
黄冈市交通运输局统计显示,2025年全市已经完成隐患突出平交路口451处,安装中央隔离护栏19350米,实施公路安防设施精细化提升236.6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防工程429.2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50座。
平交路口“动手术”,守护出行安全。黄冈市开展一系列精准有力的安全设施提档升级和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工作,开创了“路警协同、多方共治”的安全治理新模式,为公众出行铺就了一条条更安全、更畅通的“平安大道”。2025-08-03-7月28日,黄冈市共计发生道路交通亡人事故216起,同比减少72起。
G347黄州段、G106麻城段的成功实践,是黄冈市深化路警协同、推进交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它不仅显著提升了国省道和农村公路本质安全水平,为人民群众营造了更加“安全便捷、畅通舒适”的公路通行环境,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黄冈经验”,为谱写交通强国新篇章、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