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林晨的手指在键盘上停留了三秒,然后坚决地按下了回车键。电脑屏幕瞬间黑掉,三年来无数个加班夜晚的见证者就这样安静地沉睡了。
整个技术部鸦雀无声。二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角落里的那张工位,看着林晨一件件收拾个人物品。那盆养了两年的绿萝,桌上的保温杯,还有抽屉里的几包咖啡。
"林晨,你疯了吗?"王志强从办公室里走出来,脸上挂着看好戏的表情,"现在辞职,你以为还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林晨将最后一件东西放进纸箱,缓缓起身。他环视了一圈曾经熟悉的办公室,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事们现在都低着头,没人敢看他的眼睛。
"谢谢大家三年来的照顾。"林晨提起纸箱,头也不回地走向电梯。
身后传来王志强得意的笑声:"走了就别想再回来!"
01
三年前,林晨刚进入飞腾科技公司时,整个技术部只有十二个人。他是那年唯一通过校招进来的应届毕业生,计算机专业,成绩优异,在学校时就展现出不错的编程天赋。
飞腾科技是一家在业内小有名气的软件公司,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客户质量很高,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上市公司和政府机构。
林晨的直属领导是技术部经理张建国,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程序员,为人和善,技术过硬。张建国很喜欢这个勤奋的年轻人,从林晨入职第一天起就格外照顾他。
"小林,做技术这行,最重要的是踏实。"张建国经常这样教导他,"不要想着投机取巧,把基础打牢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稳。"
林晨深深记住了这句话。三年来,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别人觉得枯燥的调试工作,他能一坐就是一整天。遇到技术难题,他会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试验,直到找出最优解。
同事们都很喜欢这个话不多但靠谱的年轻人。有什么棘手的问题,大家都愿意找林晨商量。他虽然年纪最小,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部门里已经数一数二。
"林晨这小子,是块做技术的料。"张建国不止一次在其他部门领导面前夸奖林晨,"手把手教出来的,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去年年底的项目总结会上,林晨负责的三个项目全部按时交付,客户满意度评分都在95分以上。张建国当着全公司的面表扬了他,还给他申请了当年最高额度的年终奖。
然而,今年年初的一个消息改变了一切。
张建国要调去分公司当技术总监,技术部经理的位置空了出来。林晨以为这个位置会由部门里的老员工接任,毕竟大家都熟悉彼此的工作风格,磨合起来也容易。
可人事部的通知让所有人都意外了:新任技术部经理王志强即将到任。
王志强是从外面招聘来的,简历看起来很漂亮。知名大学毕业,在几家大公司都工作过,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人事部介绍说,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需要有经验的管理者来带领团队。
"也好,来个新领导,说不定能学到不少东西。"林晨当时是这样想的。
三月的第一个周一,王志强正式上任。
他四十岁出头,中等身材,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西装革履,看起来很有商务精英的范儿。第一次部门会议上,王志强的开场白很标准:
"很高兴能加入飞腾科技这个大家庭。我知道技术部一直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大家的工作能力都很强。我来这里不是要改变什么,而是要让大家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听起来很不错。林晨和同事们都松了一口气。
会议结束后,王志强逐一和每个人谈话,了解工作情况。轮到林晨时,王志强仔细翻看了他的工作档案。
"林晨是吧,今年二十五岁,工作三年了。"王志强抬起头看着他,"张经理对你评价很高啊。"
"张经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好。"林晨如实回答。
"嗯。"王志强点点头,"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技术部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学问很深。你现在主要负责什么项目?"
林晨简单介绍了自己正在进行的几个项目,包括一个大型企业的ERP系统升级和两个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王志强听得很认真,偶尔点头,偶尔皱眉。
"这几个项目都很重要,尤其是ERP系统升级,客户对我们期望很高。"王志强敲了敲桌子,"你觉得按照目前的进度,能按时完成吗?"
"应该没问题。前期的需求分析已经做完了,现在正在进行系统设计。按照计划,下个月就能开始编码工作。"林晨回答得很有底气。
"应该?"王志强挑了挑眉毛,"项目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应该'、'大概'这样的字眼。要么能,要么不能,必须给出明确的答案。"
林晨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能按时完成。"
"那就好。"王志强合上档案,"林晨,我看你的技术能力不错,但在项目管理方面还需要加强。技术好只是基础,如何和客户沟通,如何协调资源,如何把控进度,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
"我会努力学习的。"林晨认真地说。
"嗯,年轻人有学习的态度是好事。"王志强站起身,"对了,ERP项目这么重要,我觉得应该安排更有经验的人来负责。你协助就好。"
林晨一愣:"王经理,这个项目我已经跟进三个月了,客户那边也很认可我们的方案..."
"正因为重要,所以更要稳妥。"王志强打断了他,"李伟在项目管理方面比你有经验,让他来主导会更合适。你把相关资料整理一下,明天交给他。"
李伟是部门里的老员工,技术能力不错,但这个ERP项目从一开始就是林晨在负责,他对客户需求最了解,对技术方案也最熟悉。现在突然换人,不仅会影响项目进度,客户那边也不好交代。
"王经理,我觉得..."林晨想要解释。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王志强摆摆手,"林晨,作为下属,最重要的是执行力。领导的决定,你只需要去执行就好。"
林晨看着王志强离开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不舒服的感觉。但他告诉自己,也许这真的是为了项目好。新领导刚来,想要了解情况,做出调整也是正常的。
第二天,林晨按照要求把ERP项目的所有资料都整理好,交给了李伟。李伟接过文件时,脸上也有些不好意思。
"小林,这个项目一直是你在跟,现在让我接手,我心里也过意不去。"李伟私下对林晨说,"要不我和王经理谈谈?"
"算了,李哥。王经理肯定有他的考虑。"林晨摇摇头,"你接手吧,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问我。"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的几周里,王志强对林晨的工作安排越来越让人费解。本来林晨负责的三个项目,被陆续分配给了其他同事。理由都很冠冕堂皇:项目重要,需要更有经验的人负责;客户要求高,不能有任何闪失;团队协作,每个人都要得到锻炼机会。
林晨的工作内容变成了一些边缘化的任务:整理技术文档、处理技术咨询、回复一些小客户的问题等等。这些工作虽然也需要人做,但明显不是他这个级别的员工应该承担的主要工作。
更让他困惑的是,王志强开始给他安排一些明显超出正常工作范围的任务。
"林晨,明天周六,你来公司一趟,把服务器机房整理一下。"王志强在下班前找到他,"机房有些乱,正好趁周末没人的时候整理整理。"
整理机房本来是运维部门的工作,而且通常会安排专门的时间,不需要周末加班。但林晨没有多想,答应了下来。
周六上午,林晨来到空荡荡的办公楼。机房确实有些乱,但也谈不上需要整理。他花了两个小时把设备重新摆放了一下,线缆整理得更加整齐。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王志强居然也来了。
"林晨,你来这么早啊。"王志强看了看机房,"整理得不错。对了,既然你在这里,帮我处理一下这个技术问题。"
王志强拿出一份技术文档,上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架构方案。林晨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个方案有很多技术细节需要完善,工作量不小。
"这个方案是给新客户准备的,比较急。你先看看,能完善多少就完善多少。"王志强说完就离开了。
林晨在机房里忙到了下午三点才完成。回到家后,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周末加班处理技术方案,这本来应该是正常工作时间的任务。而且这个方案的重要性,也不应该交给他一个人来完成。
但他还是选择了忍耐。也许新领导就是这样的工作风格,也许这是对他的考验。
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王志强经常在下班时间给林晨安排任务,理由各种各样:这个文档今晚就要,那个问题很紧急,客户明天要看方案等等。
其他同事渐渐察觉到了异常。
"小林,王经理怎么老是让你加班啊?"同事小张私下问他,"我们都下班了,就你还在那儿忙。"
"可能是我工作效率不高吧。"林晨苦笑着回答。
"扯淡。你的工作效率我们都知道,比谁都高。"小张摇摇头,"我看王经理对你有意见。"
林晨没有接话。他不想在背后议论领导,也不想让同事们卷入这种复杂的关系中。
但事情继续恶化。
02
四月初的一次部门例会上,王志强当着所有人的面批评了林晨。
"林晨,你最近的工作状态有问题。"王志强拿着一份文档,"这个技术方案,客户看了很不满意,说我们没有理解他们的需求。"
林晨愣了一下:"王经理,这个方案我是按照您给的要求写的,而且之前您也看过,没有提出修改意见。"
"我看过?"王志强皱起眉头,"林晨,作为技术人员,你应该主动了解客户需求,而不是被动等待。客户的要求可能会变化,市场情况也在变化,你不能死板地按照最初的方案来做。"
"可是客户没有提出新的需求,我也没有收到变更通知..."林晨试图解释。
"这就是问题所在。"王志强语气严厉起来,"你只知道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思考。做技术不能只埋头写代码,要有大局观,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会议室里其他同事都低着头,气氛变得很尴尬。大家都知道,这个方案是王志强临时加给林晨的任务,而且确实没有明确的需求说明。现在出了问题,却全部归咎于林晨,这显然不公平。
"王经理,要不我重新做一版方案?"林晨忍着心里的不快说道。
"重新做?浪费了这么多时间,你说重新做就重新做?"王志强敲着桌子,"林晨,我对你很失望。张经理走之前对你评价很高,我以为你是个靠谱的员工,现在看来,你还需要更多的历练。"
这番话说得很重,几乎是在质疑林晨的工作能力。林晨的脸涨红了,但他强忍着没有反驳。
会议结束后,李伟悄悄走到林晨身边:"小林,别往心里去。我们都知道怎么回事。"
"谢谢李哥。"林晨勉强笑了笑。
但这次公开批评对林晨的影响很大,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其他同事开始对他的能力产生怀疑。毕竟,王志强是领导,他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权威。
紧接着,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月底的绩效评估中,林晨的分数出人意料地低。不仅没有奖金,连基本的绩效工资都被扣掉了一部分。
林晨拿到评估结果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评估表上写着:工作主动性不足,沟通能力有待提高,技术方案质量不达标,团队协作精神欠缺。
这些评价和他过去三年的表现完全不符。张建国在的时候,林晨的绩效评估一直是优秀,去年还拿了部门最高奖金。
林晨拿着评估表找到王志强:"王经理,这个评估结果我有些疑问。"
"哪里有疑问?"王志强头也不抬,继续看着电脑屏幕。
"我觉得我最近的工作表现并没有那么差。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也不至于..."
"林晨,你要学会接受批评。"王志强终于抬起头,"绩效评估是客观的,反映的是你真实的工作表现。如果你觉得不公平,那说明你对自己的认知有偏差。"
"可是..."
"没有可是。"王志强打断了他,"林晨,我知道你在张经理那里受到过表扬,但那是过去。现在的工作要求更高了,你必须适应新的标准。"
林晨想要继续争取,但看到王志强那副不容商量的表情,最终还是放弃了。
绩效评估的事情在部门里传开了,同事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同情林晨,觉得他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也有人开始保持距离,担心被卷入麻烦。毕竟,王志强是领导,得罪领导对谁都没有好处。
林晨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午休时,本来和他一起吃饭聊天的同事,现在都有了借口;工作中需要协作时,大家的态度也变得客气而疏远。
最明显的变化是工位安排。
"林晨,公司要重新规划办公区域,你的工位要调整一下。"人事部的小李找到他,"新工位在那边角落,比较安静,适合你专心工作。"
新工位确实很"安静",远离其他同事,靠近打印机和茶水间。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实际上并不适合需要专注的技术工作。更重要的是,这个位置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暗示。
林晨知道这不是什么巧合,但他还是默默地搬到了新工位。
搬家的时候,小张帮他搬东西:"小林,你这是招谁惹谁了?"
"可能是工作表现确实有问题吧。"林晨苦笑。
"别扯了,我们都是技术人员,谁的水平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清楚。"小张压低声音,"我看王经理就是看你不顺眼。"
"为什么?我和他也没什么过节啊。"
"谁知道呢。有些人就是这样,看某个人不顺眼,也不需要什么理由。"小张叹了口气,"你小心点吧,最近风声不太对。"
小张的话很快得到了印证。
五月份,公司接到了一个重要项目,客户是本市最大的制造企业,项目金额超过五百万。这种级别的项目,通常会由技术部最有经验的人来负责。
按照以往的惯例,林晨肯定会参与其中,甚至可能担任技术负责人。但这次,王志强直接把项目分配给了其他几个同事,林晨被完全排除在外。
"这个项目很重要,不能有任何闪失。"王志强在项目启动会上说,"我安排了最强的团队来负责,相信大家不会让公司失望。"
所谓的"最强团队"里没有林晨的名字。
会后,林晨找到王志强:"王经理,我能参与这个项目吗?我觉得我的技术能力能够胜任。"
"林晨,你的技术能力我不否认,但这个项目对稳定性要求很高。"王志强摇摇头,"你现在的状态不太适合参与如此重要的项目。还是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吧。"
"我手头的工作很快就能完成,完全有时间..."
"这个项目的人员配置已经定了,不会再调整。"王志强的态度很坚决,"林晨,你要明白,项目安排有公司的整体考虑,不是你想参与就能参与的。"
林晨看着王志强,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王志强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让他参与任何重要项目。所有的调整、批评、边缘化,都是有目的的。
这个认知让林晨感到一阵寒意。
03
六月的第一个周一,林晨收到了一份让他目瞪口呆的邮件。
邮件的主题是"关于技术方案抄袭问题的调查通知",发件人是人事部门。邮件内容很简短:接到举报,称林晨在某个项目中抄袭同事的技术方案,现要求当事人到人事部门接受调查。
林晨看着这封邮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抄袭?他从来没有抄袭过任何人的方案。相反,他的方案经常被其他同事借鉴参考。
他立即查看了邮件的详细内容,发现被指控抄袭的是一个他一个月前提交的技术方案。而被抄袭的"原作者",竟然是刚入职不久的新员工小刘。
林晨清楚地记得,那个方案完全是他独立完成的,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每一个细节都是他反复思考的结果。小刘入职时间比方案提交时间还要晚,怎么可能是原作者?
他马上找到小刘:"小刘,关于那个技术方案,是怎么回事?"
小刘看起来很紧张:"林哥,我...我也不知道。王经理说我之前写过类似的方案,让我提供一下,我就把以前在学校时写的作业交上去了。"
"学校作业?"林晨更加困惑了,"你确定你的作业和我的方案是一回事?"
"我也搞不清楚,王经理说很相似,让人事部门调查一下。"小刘满脸无辜,"林哥,我真不是故意的。"
林晨看着小刘的表情,知道这个刚毕业的年轻人被人利用了,但他也不想为难小刘。
下午,林晨按时到人事部门接受调查。调查人员是人事经理陈女士,一个四十多岁的女性,为人公正,在公司口碑不错。
"林晨,坐吧。"陈女士指了指椅子,"关于技术方案的事情,你有什么要说明的?"
林晨详细说明了方案的创作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的时间、设计思路的演进、技术选型的考虑等等。他甚至提供了工作笔记和草稿,证明整个方案的创作轨迹。
"这些证据很充分。"陈女士仔细查看了林晨提供的材料,"从时间线来看,你的方案确实比小刘的作业要早。而且你提供的设计过程很完整,不像是抄袭的样子。"
"那..."
"但是,有人举报你抄袭,我们必须按程序处理。"陈女士叹了口气,"林晨,我个人认为这个指控缺乏根据,但调查程序必须走完。在调查期间,你要配合相关工作,不能对外宣扬此事。"
"我明白。"林晨点点头,"请问是谁举报的?"
"这个我不能透露。"陈女士摇摇头,"但我可以告诉你,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这件事不会对你的工作造成影响。"
然而,事实证明陈女士的保证太过乐观了。
第二天,王志强就找到了林晨:"林晨,考虑到你现在的情况,我觉得你应该暂停手头的工作,专心配合调查。"
"王经理,人事部门说调查期间不会影响工作..."
"人事部门是人事部门,技术部门是技术部门。"王志强冷冷地说,"作为技术部的负责人,我必须为整个团队的声誉考虑。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你不适合继续参与项目工作。"
这意味着林晨被实质性地停职了,虽然还保留着员工身份,但已经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
更糟糕的是,这件事在部门里传开了。虽然陈女士强调不能对外宣扬,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同事们看林晨的眼神变得复杂起来,有同情,有疑虑,也有刻意的回避。
"抄袭?小林会抄袭?"小张私下对其他同事说,"这不是胡扯吗?小林的技术水平我们都知道,用得着抄袭新人的作业?"
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做出什么事都有可能。而且王经理既然这样处理,肯定有他的道理。"
林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每天来到公司,坐在角落的工位上,没有具体的工作安排,也没有人主动和他交流。这种感觉比直接被辞退还要难受。
一周后,调查结果出来了。
"林晨,调查已经结束。"陈女士把他叫到办公室,"结论是指控不成立,没有证据表明你抄袭了小刘的方案。相反,证据显示你的方案是原创的。"
林晨松了一口气:"谢谢陈经理。那我是不是可以正常工作了?"
"按理说是这样。"陈女士的表情有些复杂,"但王经理那边..."
"王经理怎么了?"
"他认为虽然抄袭的指控不成立,但这件事暴露了你在团队协作方面的问题。他说你和新员工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才会导致这种误会。"
林晨听得哭笑不得:"这也算我的问题?"
"林晨,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有些牵强。"陈女士压低声音,"但王经理是技术部的负责人,他对员工的评价我们也要考虑。"
"那我该怎么办?"
"王经理的意思是,给你一个反思的机会。他要求你写一份深刻的检讨书,认真反思自己在团队协作方面的不足,并且保证今后改进。"
检讨书?林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明明是被人恶意陷害,现在却要他写检讨书?
"陈经理,我觉得这不合理。调查结果已经证明了我的清白,为什么还要写检讨?"
"我知道你的想法,但现实就是这样。"陈女士叹了口气,"林晨,我给你一个建议:写这个检讨书。现在的情况对你很不利,如果继续对抗下去,可能会更糟糕。"
"更糟糕?"
"公司正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有些部门可能会缩减人员。"陈女士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林晨当然明白。这是在威胁他,如果不配合,就可能被列入裁员名单。
那天下午,林晨坐在工位上,面对着电脑屏幕,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让他承认莫须有的错误,违背他的内心原则;不写检讨书,又可能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选择。
更让他郁闷的是,整个事情的荒谬性。一个明显的诬陷,竟然要求受害者写检讨书。而始作俑者王志强,却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下属"反思"。
傍晚时分,小张走到林晨的工位旁边:"小林,听说要你写检讨书?"
"嗯。"林晨无力地点点头。
"这太过分了。明明是有人故意整你,现在还要你认错。"小张愤愤不平,"我看王经理就是想赶你走。"
"为什么?我到底哪里得罪他了?"林晨真的想不明白。
"可能不是你得罪了他,而是他从一开始就不想要你留在这里。"小张想了想,"小林,你有没有考虑过换个地方?"
"换地方?"
"对,换个部门,或者干脆换个公司。以你的技术水平,到哪里都不愁找不到工作。何必在这里受这种气?"
小张的话让林晨陷入了深思。也许这真的是一个选择,与其在这里受屈辱,不如干脆离开。
但他又舍不得。三年的努力,三年的积累,难道就这样放弃?而且一旦离开,岂不是证明了王志强的做法是对的?
那天晚上,林晨失眠了。他在床上翻来覆去,思考着各种可能性。写检讨书,意味着向不公正低头;不写检讨书,可能面临更大的麻烦。
最终,他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上午,林晨把检讨书交给了王志强。那是一份违心的文字,承认了自己在"团队沟通"方面的不足,保证今后会"加强学习,改进工作方法"。
王志强看完检讨书,满意地点了点头:"林晨,这个态度很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希望你能说到做到。"
"我会的。"林晨面无表情地回答。
"很好。那你就恢复正常工作吧。"王志强把检讨书放进抽屉,"不过考虑到最近的情况,我觉得你需要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我给你安排一些基础工作,你好好表现。"
所谓的"基础工作",就是一些技术含量很低的杂事:维护旧系统,整理技术文档,处理客户的简单咨询等等。这些工作和林晨的技术水平严重不匹配,但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接下来的几周里,林晨就像一个打杂的临时工,做着最简单、最边缘的工作。同事们看在眼里,有人同情,有人无奈,但没有人敢公开为他说话。
六月底,更大的打击来了。
"林晨,你过来一下。"人事部的小李找到他,"有件事要和你谈谈。"
林晨跟着小李到了会议室,发现陈经理也在那里,脸色严肃。
"林晨,坐下吧。"陈经理指了指椅子,"公司最近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技术部门也要优化人员配置。"
林晨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接下来会听到什么。
"经过综合评估,公司决定和你解除劳动合同。"陈经理的语气很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当然,公司会按照法律规定给予你相应的补偿。"
"为什么?"林晨问道。
"这是公司的整体安排,不针对任何个人。"陈经理回答得很标准,"你的工作能力我们都认可,但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
"是王志强的意思吧?"林晨直接问道。
"林晨,这是公司的决定,不是某个人的意思。"陈经理避重就轻,"你也不要想太多,以你的能力,找到新工作应该不难。"
林晨看着陈经理的表情,知道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这个决定显然早就做好了,今天的谈话只不过是走程序而已。
"我什么时候离职?"林晨平静地问。
"手续办完就可以了,大概需要三天时间。"小李回答,"这几天你把工作交接一下,整理一下个人物品。"
从人事部出来,林晨觉得头脑一片空白。三年的努力,就这样结束了。不是因为技术不行,不是因为工作态度有问题,而是因为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回到工位,他看着那些熟悉的物品:台历、水杯、那盆绿萝,还有抽屉里的各种资料。三年的职场生涯,即将划下句号。
小张走过来,看到林晨的表情就明白了:"是不是...?"
"嗯,被辞退了。"林晨苦笑着说。
"这群混蛋!"小张压低声音骂道,"这明显就是公报私仇!"
"算了,既然他们不想要我,我也没必要死皮赖脸地留下来。"林晨反而显得很平静,"也许换个环境对我更好。"
"小林,你要去哪里?"
"还没想好,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吧。"
04
接下来的三天里,林晨默默地办理着离职手续。工作交接、物品整理、各种表格签字,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同事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私下表示同情和不舍,也有人刻意保持距离,避免被认为站队。毕竟,林晨走了,王志强还要继续当他们的领导。
最让林晨感动的是小张和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他们私下组织了一个小小的送别聚会。虽然只是在公司附近的小餐厅吃了顿饭,但那份情谊让林晨觉得这三年的付出还是有意义的。
"小林,你一定要保持联系。"小张举起酒杯,"等我们哪天也离开了这里,还可以一起创业。"
"好的,一定。"林晨和大家碰杯,心里五味杂陈。
聚会结束后,林晨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七月的夜晚有些闷热,街道上霓虹灯闪烁,来往的行人匆匆忙忙。他想起三年前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时的心情,那时候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现在,一切都变了。
回到家,林晨坐在沙发上,拿出手机开始浏览招聘网站。凭借他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找到新工作应该不是问题。但他发现自己很难集中精神,对那些职位描述都提不起兴趣。
也许是需要时间来调整心态吧。
最后一个工作日到了。
林晨早早来到公司,趁其他人还没上班的时候,安静地收拾着剩下的个人物品。那盆绿萝养了两年多,叶子绿得发亮,充满生机。他小心地把它装进纸箱,这可能是他在这里留下的最后一点痕迹。
九点钟,同事们陆续到达办公室。大家看到林晨在收拾东西,都心照不宣地没有多说什么。整个技术部的氛围有些压抑,仿佛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一种不安全感。
十点钟,王志强召开了部门会议。
"各位,今天是林晨在我们部门工作的最后一天。"王志强站在会议室前面,语气很平静,"公司基于整体发展需要,决定调整人员结构。这是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林晨在技术方面确实有一定能力,但在团队协作和工作态度方面还需要提高。希望大家能以此为鉴,更加重视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听到这番话,林晨的脸色变得很难看。王志强居然在他离职的时候还要羞辱他一番,把他的离职说成是个人问题。
"当然,林晨为公司也做出了一些贡献,我们对此表示感谢。希望他在新的环境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王志强最后象征性地说了一句。
会议结束后,同事们陆续散去。没有人主动和林晨告别,气氛非常尴尬。
中午时分,林晨完成了最后的交接工作。他把工作电脑的密码交给了接替他工作的同事,然后按照公司规定注销了工作账户。
下午两点,人事部通知他可以正式离职了。
林晨提着纸箱,最后一次走过这个熟悉的办公室。他看了看自己工作了三年的工位,看了看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同事,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走到电梯口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王志强正站在办公室门口,脸上带着一种胜利者的表情。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了一秒钟,然后林晨转身按下了电梯按钮。
电梯门开了,林晨走了进去。当电梯门慢慢关闭的时候,他知道这一章彻底结束了。
走出公司大楼,阳光很刺眼。林晨眯着眼睛看了看这栋工作了三年的建筑,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第二天是周六,林晨睡到自然醒。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床上,很温暖。他想起以往的周六通常都要加班,现在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起床后,他泡了一壶茶,在客厅里摊开简历,准备更新工作经历。写到离职原因的时候,他停顿了很久。最终,他简单地写了四个字:个人发展。
手机响了,是小张打来的电话。
"小林,你还好吗?"
"还行,正在更新简历呢。"
"那就好。对了,昨天下午王志强又开了个会,说是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什么的。"小张的语气有些无奈,"感觉他很得意,好像完成了什么重要任务似的。"
"随他去吧,我已经不在乎了。"林晨平静地说。
"也是。对了,你有什么找工作的计划吗?需要帮忙的话尽管说。"
"谢谢,我先看看情况再说。"
挂了电话,林晨在沙发上坐了很久。三年的努力,三年的积累,就这样被一个人轻易地毁掉了。他想起张建国离职时说过的话,想起同事们复杂的眼神,想起王志强那副得意的嘴脸。
也许离开真的是最好的选择。至少不用再看那个人的脸色,不用再忍受那些无端的羞辱。
傍晚时分,他简单吃了点东西,然后早早就睡了。明天开始,他要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
第二天上午,林晨正在客厅里摊开简历,准备更新工作经历。阳光透过窗帘洒在茶几上,一切都显得格外平静。三年的职场生涯,就这样结束了。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刺破了这份宁静。
来电显示:王志强。
林晨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
"林晨!你在哪?!"电话那头传来王志强急促的喘息声,完全没有了昨天的嚣张。
"在家。"林晨平静地回答。
"你...你必须马上回公司!求你了!"王志强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颤抖,"出大事了,非常大的事!只有你..."
"什么事?"
"电话里说不清楚,你快回来!现在就回来!我...我们都完了!"王志强几乎是在哭喊,"林晨,我求求你,立刻回来!"
电话里传来嘈杂的声音,似乎整个办公室都乱成了一团。
林晨从未听过王志强如此惊慌失措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