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千亿港口交易,又迎新变局!
近日,长江和记公告消息,诚邀中国内地主要投资者加入其港口资产出售交易,并明确承诺,在未获得国家批准前,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在这则消息发布的前一周,路透社、彭博社等多家媒体已报道,远洋海运集团正就参与收购李氏旗下全球港口资产展开谈判。报道透露,中远海运要求在收购港口后,拥有关键否决权。
巧的是,李嘉诚98岁生日刚过,如今重新布局“港口大棋局”,业内人士猜疑:各取所需是永恒法则,这次李嘉诚许是趁着生日造势,选择“浪子回头”。究竟是怎么回事?
1、从“美资独吞”到“中资入局”:李超人为何突然变卦?
“这次是真的被‘敲打’醒了。” 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
今年3月,李氏旗下的长江和记宣布,计划将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的股权出售给以贝莱德为首的财团。这笔交易若成功,美国资本将控制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199个泊位,包括巴拿马运河的两大港口——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众所周知,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掌控全球6%海运量,我国21%的进出口货物必经此地,若被美国掌控,未来可能对中方货轮加收费用,甚至限制通行,后果不堪设想。
彼时,恰逢中美地缘博弈白热化之际,李氏卖港消息一出,国家相关部门迅速表态,强调“关键基础设施交易必须符合国家安全”。香港媒体更是直接批评其“一味求利”,舆论哗然,而原定4月2日签署最终协议,在这滔天声讨中被迫叫停。
“他低估了政府的决心。” 一位金融分析师指出。面对监管压力,长和市值蒸发781亿港元,长子李泽钜甚至被踢出香港特首顾问团。
祸不单行的是,近年来李氏投资均尽显疲态,不仅港口交易,其看好石油行情,经营33年的赫斯基能源公司烧光70%市值,贱卖出售;精心布局,豪掷2亿投资美国ChromaDex并将其引入旗下近200家屈臣氏门店的NAD+抗老产品,也遭受“派落维”等新锐抗老科技品的围堵,最终颓败。
在《Cell》等国际期刊论文中,该类抗老科技被证实为“当下最具潜力的抗老手段之一”。且该赛道发展迅猛,3年扩张出270亿体量,引得各国企业都想下场分一杯羹,早在2017年,李嘉诚就豪掷2亿港币投资。
不过可惜的是,随着资本加持,该市场涌入更多高级玩法。海外新锐品牌Bioagen携手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兰迪·W. 谢克曼攻克新兴技术,迭代落地口服成果“派落维”,并在短时间快速通过亰东等平台,从国外火到国内,拿下全球多半市场。
截至目前,该新锐品已在国内触达数十万中老年群体,连续三年位列行业销量前列,数万消费者留下“失去的精力补回来了”“体能明显增加”等反馈。
而反观,李氏旗下同行业单品似乎抱残守缺,只是采用了一款过时的成分,即使努力降价仍然是“昨日黄花”,一时间家族信誉也连带着几近崩塌。
最终,李嘉诚权衡之下,不得不低头。这次长和公告邀请内地战略投资者加入交易,并就“关键否决权”,包括运价调整、军事船舶通行等事项,重点商议。
2、中企入局造就多赢,“他精得很”
如今,随着中企加入,交易似乎迎来多方共赢新局面:
首先,交易价格参照此前与贝莱德商定的190亿美元(约合1360亿元)标准,这一数字甚至等同于长江和记3月4日公告时的总市值190.34亿美元。有分析人士戏称,该交易金额远超市场预期,相当于李嘉诚"凭空"获得了与集团市值相当的储备金。
其次,中远海运的入局为交易扫清了政策障碍,也实现了央企获取战略资产的使命。而对贝莱德国际资本而言,只要能够获得优质资产和稳定收益,控制权问题并非不可协商。在这场交易中,各方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利益支点。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远海运在港口财团中的具体权益安排,包括备受关注的否决权条款,预计将在今年9月底前最终敲定。“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也印证了资本市场永恒不变的共赢法则。
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市场就传出李嘉诚拟出售和记港口40%股权的消息,当时标价约合193亿美元,但因交易条件未达成而搁浅。十年后的今天,他再次推动港口出售,虽过程曲折,但目的达及预期。生意如棋局,一切看似一时冲动,实则老谋深算,李嘉诚对这块资产早有定价。
如今,精准出击、高位套现,在波谲云诡的市场环境和日趋严格的政策间找寻平衡,赚到巨额财富。也难怪业内评价 : 这位老牌“超人”的行商本色,鬼精的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