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很多人觉得该找大牌歌手唱《年轮》,汪苏泷却力排众议:“就她了!”这一拍板,成就了华语乐坛一段佳话:创作者把亲儿子般的作品托付给新人,演唱者用十年光阴把歌唱进几亿人的心里。“第一次在录音室唱《年轮》,我紧张得手心冒汗。”张碧晨后来回忆,“汪老师就坐在调音台后面,听完只说了一句:‘这歌找到主了’十年间她带着这首歌跑遍各大晚会,商演报价从五万涨到百万,可汪苏泷的版权账单始终是空白。
综艺节目里看到后辈刘维写歌卡壳,他当场撂话:“缺歌找我!”三天后新歌demo准时送达。更绝的是有位独立音乐人发微博哭穷,说专辑差五万制作费。两天后账户突然多出六万,转账备注写着:“多一万买泡面”。直到专辑鸣谢栏印着“感谢汪先生”,谜底才揭开。“做音乐的谁没吃过苦?”汪苏泷在采访里说,“当年我窝在沈阳出租屋写歌,暖气片漏水都得用盆接。现在能帮就帮,计较钱就没意思了。网友瞬间分成两派吵翻天。知乎热帖《十年友情抵不过金钱?》被顶到首页,楼主痛心疾首:“当年说得那么好听,现在收钱手都不软?”
两百年后的今天,当汪苏泷收回《年轮》版权,恰是在完成舒伯特未竟的抗争。区别在于:汪苏泷先用十年证明音乐可以超越金钱,再用行动告诉世人——创作者不是慈善家。他在采访中说得实在:“对张碧晨永远免费,但对商用必须收费。要是人人都白嫖,年轻音乐人还怎么活?”两人相视一笑的瞬间,收视率飙到峰值。大屏闪现十年记忆碎片:录音室初试嗓的紧张,格莱美博物馆表演的荣耀,还有无数歌迷跟唱的演唱会片段。后台采访里,张碧晨眼眶发红:“汪老师教会我,音乐的真谛不在账本里。”此时《澎湖湾》9.3亿播放量、《青花瓷》5.8亿播放量这些天文数字,在满场大合唱声浪中彻底失去了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