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一辆8吨的大货车面前,一辆电车还能把对面撞得“腾空而起”——这画面,怎么看都有点超现实。
可偏偏就在理想i8的上市发布会上,这事儿真就发生了:
车对车正面撞击,卡车车头垮塌、四轮离地,甚至驾驶舱都快贴到理想的前挡风玻璃上;而i8这边,几乎没什么变形,连A柱都没变形。
这样的冲击力,瞬间把热度拉满,相关视频直接冲上热搜。
不过热度越高,质疑声也越多:这碰撞测试是不是造假?是不是为了宣传“摆拍造势”?
面对这些声音,李想却表现得异常硬气:
直接回应说——这就是模拟真实的用户会车场景,测试全程由专业第三方机构执行,合规、合规、再合规。
一边是全网的“看不懂”,一边是理想的“你不懂”——怎么看,都挺有意思的。
但话说回来,李想这么自信,真就意味着他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不一定。
我反倒觉得,这次测试也许并没有造假,但很可能:达成这个结果的条件,特别苛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是一场100km/h双车对撞测试,而不是“卡车高速撞上静止的电车”。
听上去像细节,其实决定了结果。
现实中,很多人对“撞击”有个直觉判断:
谁大谁赢、谁重谁硬。但真要对冲起来,物理规则可不会照人情讲。
理想 i8 车重接近2.5吨不假,但这类电车底盘低、重心集中,像一块大铁饼趴在地上;
卡车呢?重是重,但车头是空心壳子,重心高,底盘架空。
两个对冲,就像是用大锤砸钢钉——钢钉未必碎,大锤反而更容易跳起来。
再加上撞击点选得很刁钻:不是“头碰头”,而是电车从下方直接“撬”上去,力矩一施加,卡车就翘了。
听上去合理,但也恰恰说明:这个结果,并不是随便就能复现的。
你真想在路上“撞飞”卡车?别开玩笑了。
现实中多一个角度差、多一吨货物,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它不是假,而是“特定条件下的真”——但能不能代表现实,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此外,测试的设定本身,也很可能“助攻”了这个夸张的效果。
比如那辆卡车,虽然标称总重8吨,但视频中有没有装货、有没有拆掉非必要部件,没人细说。
如果是测试专用车,空载+减配的情况下,真实重量可能也就6吨出头。
少了两吨惯性,整个受力表现自然不一样。
还有撞击角度——说是正面对撞,其实更像是“低打高”,而非平撞平。
理想 i8 的车头本就低,再加上轨道精确引导、冲击中心精准对位,一下子顶到了卡车前桥下方,刚好构成“杠杆撬动”。
这不是巧合,更像是精准设计过的“力学机关”。
更别说卡车驾驶舱,很可能用了预设的脱离结构。
你仔细看视频,车头撕裂的太干净、太整齐,反而不像真实事故中那种扭曲变形,更像是模拟“结构失效”那类测试车。
当然,慢动作+高清剪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画面看着炸裂,情绪自然上头。
但要说它能代表真实场景?恐怕还得打一问号。
毕竟,道路不是实验室,卡车也不是表演道具。
总的来说,如果看了视频,就觉得理想 i8 能和大货车硬刚,那就太天真了。
毕竟,真出了事故,没人会乖乖排好轨道、精确对位、空载演出。
现实里,那些毫无预兆的碰撞,往往不光不体面,还很难看。
就那种情况下,别说你是开的2.5吨的 suv 了,就算开的是3吨重的 mpv,结果一样很惨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