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抄袭,行业难言之痛。
作者|布赫编辑|小白排版 | 板牙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短剧第一出海平台的ReelShort遭遇国内三家公司(点众科技、听花岛、麦芽传媒)相继声明,指控其存在多部作品“一比一抄袭”的侵权行为,该事件可视为短剧行业在版权创作范畴内的一次矛盾爆发。
而国内网民也是通过7月25日点众科技和听花岛两家短剧公司的声明,大致了解到ReelShort——这个中文在线旗下参股公司枫叶互动运营的出海短剧平台在海外上线过哪些作品。
根据听花岛提供的一系列对比截图显示,ReelShort平台一系列短剧肉眼可见地存在情节高度相似、英文台词对比直译等细节。
听花岛在7月25日的声明中措辞严厉地表示:
“此前,我司已就侵权问题沟通枫叶互动,但进展不顺利,对方作为侵权方,各种推诿。我们不得不怀着愤慨的心情,公开此事件。目的是呼吁行业尊重版权,尤其是排名第一的平台,应该率先维护行业秩序,而不是率先抄袭。如果行业头部平台都悍然抄袭,那么短剧出海的第一步,不是文化出海,而是官司出海,这不是大家想看到的结果。
短剧第一出海平台,应当塑造正面的形象,而不是让海外觉得,“中国第一短剧公司=第一抄袭公司”,这不是文化出海,这是丑闻出海。”
点众科技也在声明中指出,ReelShort未经许可擅自发布、传播多部与点众享有著作权及相关授权作品基本相同的侵权剧集,并列出清单附件。
麦芽传媒则通过媒体发声,表示仍在与枫叶互动及中文在线沟通。
三家公司共同的态度都是希望对方能充分重视短剧版权并尊重原创。
然而截至目前均未获回应,对方更拒绝下线所指侵权剧集。
不过在声明发出第二天(7月26日),ReelShort创始人贾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
“ReelShort长大了,要渐渐学会如何应对多维度竞争,学会应对不间断恶意挖人,学会和无数暗地里的马甲包作斗争,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但最重要的是学会理解,学会放下。”
01
热度成谜,ReelShort究竟价值几何?
早在“抄袭”风波之前,ReelShort就曾被质疑“买榜做局”。
2023年,《财联社》记者注意到,ReelShort平台周一“空降”美国App Store免费总榜第二、免费娱乐榜榜首。且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其过去两周在美国iOS畅销总榜上排名一路走高,在周一跻身榜单Top50,大有“一飞冲天”之势。
但从业内人士、分析人士以及投资机构给媒体的反馈,其存在商业模式难盈利、内容量较少等问题。通过间接求证,记者发现ReelShort总榜看似火爆,但在海外社交平台(包括YouTube)等话题及预告片播放量较少,只是面向国内宣传时“似乎”其很受欢迎,因此质疑其“买榜做局”。
《财联社》记者撰文详细描述了观察结果:
“ReelShort的X平台账号仅有80个关注者,一共发了13个帖子,帖子下几乎没有评论、转发、点赞。在X平台上搜索ReelShort相关内容,过去24小时仅有十几篇推文,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用中文讨论‘中文在线’‘短剧出海’,且没有评论、转发、点赞。
ReelShort的YouTube账号目前有25.6万位订阅者,发布了201个视频。低的有2005次观看,高的有50万次观看,最高达444万次观看。记者注意到,播放量较高的几个视频都是ReelShort上的短剧合集。在YouTube上搜索ReelShort相关内容,除了官方发布的视频,几乎没有其他用户发帖。
相比之下,ReelShort在TikTok(36.9万粉丝)和Instagram(45.3万粉丝)上粉丝数较高。在这两个平台上,ReelShort同样也是发布短剧合集或预告片,但无论是搜索ReelShort,还是几部主推剧名称、话题,出来的都是零星内容。”
另外,记者注意到在短剧出海主要平台Tiktok上,几部主推剧讨论度与ReelShort上的播放量相去甚远,远未达到“火出圈”和“热议”的程度。
当年中文在线表示其对短剧市场持乐观态度,自己在短剧上的优势便是“拥有海量IP”,并称目前短剧剧本主要来源于网络小说改编,公司(中文在线)拥有550万种IP,可源源不断提供优质短剧IP改编剧本,长时间赛跑能力突出。
2023年的行业内质疑并未引发多少争议,概因国内短剧受众对ReelShort并不熟悉,在信息差的迷雾下,短剧第一出海平台的实质产品内容及北美平台话题热度成谜。
倒是在2024年,也有行业人士撰文指出作为一款真人短剧APP,ReelShort于2022年8月面向海外(主要是北美地区)推出,其推广内容便是“简单粗暴”地翻译国内短剧,直接在海外平台上线,但收效甚微。
“下载量基本在1000名开外”(出自《华尔街见闻》2025-08-04刊发)
随后直到2023年6月,ReelShort改变策略,全方位本土化拍摄,演员、场景均符合当地人审美,剧本则改编自海外热门网文IP。
报道称当年7月—10月,ReelShort每月都新增200万左右下载量,9月份其在IOS和Google Play渠道共获得482.7万美元月收入。
根据报道时间线,可见在转变推广策略后,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
然后,今年7月25日国内三家头部短剧公司声明,指出ReelShort存在严重抄袭现象。
02
维权艰难,海外起诉遥遥无期
在维权方面,ReelShort也不是第一个面临指责的平台。
7月2日,听花岛同样发布声明,指出南京某公司推出的短剧《歪出一片烟火人间》抄袭其精品短剧《家里家外》,在内容的情节串联、顺序安排、分镜设计、镜头语言、画面衔接,甚至台词等方面高度相似。
实际上“抄袭”行为不止于短剧对短剧的模仿,网文也一直是短剧行业部分从业者争相“侵入”的重灾区。
7月22日,《法治日报》同样报道指出“短剧对网络文学文本的抄袭、洗稿等侵权行为受到关注,逐渐成为网络文学新型维权阵地”。
去年7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出“微短剧版权保护倡议书”,针对微短剧行业模仿抄袭、切条搬运、盗版翻拍等版权问题提出倡议,号召从业者尊重知识产权、推进行业自律、加大打击力度、推动版权合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就其版权保护问题,仅停留在“倡议”阶段,并无实际行业监管惩处举措。
而身处这次“抄袭”风波的ReelShort,其运营公司枫叶互动的母公司中文在线,还是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委员会首批发起单位之一。
如行业呼吁的那样,短剧作为新兴产业,亟待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去年7月,包括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 TV、抖音、快手、B 站等在内的各大平台积极响应,针对微短剧行业出现的抄袭、搬运、翻拍等版权问题提出具体整治措施和投诉通道。
时隔一年,从听花岛仅7月份的两次声明可以看出,“抄袭”乱象依然令人担忧。
一方面,和传统影视剧一样,短剧行业头部公司也在积极探索“精品”路线,争取通过高质量短剧内容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受限于原创版权及预算,行业内“拿来主义”盛行。
一些公司和平台试图通过“走量”的形式压缩单部短剧成本,就只有“抄袭”,用时间(研发制作)换空间(产品上线)。
不过,即便如上述三家短剧公司指责的那样,“维权”之路同样前景未知。
制作公司和平台通过“片段抄袭”等形式对原创“洗稿”的现象,目前主要通过举报途径发现,尽管片方已经采取种种举措,如拍摄现场收手机、拍完收回纸质剧本,签署保密协议等方式严防死守,但当一部现象级短剧爆火后,大量相似山寨品还是会出现——
等到被发现并交涉时,往往这部短剧早就播完了,更遑论走到法律诉讼阶段。
援引相关版权研究的法律人士意见,2025年短剧抄袭纠纷较之去年“翻了近两倍”,有些短剧公司平均每周要发两三次警告。而像ReelShort这种系统性抄袭并不多见,至于维权甚至海外起诉,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概因海外(这里仅指北美地区)起诉费用昂贵,且法院判定影视侵权的衡定标准不同,至于通用情节更不受保护,最重要的是,国内短剧一般不会在美国进行版权登记,起诉方要证明自身收益受损或侵权方违法所得才可进行索赔。
最重要的是,各国对于知识产权制定标准不一,ReelShort主要用户和经营范围在北美地区,其投放的海外短剧也如上文所述,从演员到场景均实现本土化,原创短剧平台方想要赴美起诉则需要跨境取证,这个程序冗长复杂,整个诉讼周期可能长达数年。原告方也会因此持续投入大量精力维持诉讼。
不过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通过如听花岛声明中的“一比一”对照,国内短剧观众及行业内外人士已经知悉包括中文在线、枫叶互动与旗下ReelShort的种种不当举措。
03
行业之痛,害群之马难以根除
如听花岛声明所言,这是一次“丑闻出海”。
涉事公司及平台在海外运营的同时,难说是否已经提前预见了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它不像在国内行业版权纠纷那样警告、交涉后慑于国内法律法规能够相对成效,即便面临行业口碑也会多少有所收敛。
或许这也是涉事方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学会理解、学会放下”的潜台词。
但“抄袭”行为无论置于国内外,都是一种严重伤害创作者和原创平台的侵权行为。
国内微短剧产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市场效益。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人,使用率达59.7%(数据源自《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无论是从业者规模还是短剧内容推出,均已形成庞大的群体。
然而就目前而言,行业从业者面临的版权剽窃及维权成本高,追责乏力等问题依然难以解决——
对于一些从业者来说,“质量”从来不是其追求的厂牌保证。
解决不了这种堪称泛滥的行业现象,势必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趋势。
“伤害”了原创到何种程度自不必言,短剧受众面对千篇一律的劣质短剧又会作何感想?他们还会不会持续关注短剧这个诞生时间并不长的文化产品?
仅以行业倡议,目前看来难以形成有效规范。
严厉打击“抄袭”,在取得实证的情况下再由行业协会及监管部门规范、惩处,或许才有可能遏制部分从业者的恶劣行为。
否则,未来“伤害”的只会是整个行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