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时,地铁上挤满了埋头搞事业的白领。你身边,恐怕总有同事说起晚饭只喝粥、吃点菜,主食坚决不碰。“没吃主食,肚子轻松,还能减肥”——听起来很有道理是不是?可事实的真相,未必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临床经常碰到类似的吃法。前阵子,王姐特意来找医生咨询:自己晚餐几乎不吃米饭、面条,靠水果和鸡蛋凑合,三个月瘦了8斤,但这阵子睡不好觉、总觉得没力气,工作反应也没以前快了。这到底正常不正常?医生的答复,却让她有点意外。
其实,长期晚餐不碰主食,身体内部静悄悄地会发生一些连锁变化。短时间你也许体重掉得明显,可只要时间拉长,下列这些麻烦,一个也跑不了。
主食不是单纯的热量来源。碳水化合物不仅能提供即时能量,还包含维生素B族、镁、铁、锌、膳食纤维等身体必需的养分。这些,看起来不起眼,却是身体多个系统运转的底层“燃料”。
数据显示,三餐主食摄入不足的人,贫血的发生几率高出22%,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皮肤变差、头发掉得快、免疫力下降等状况。有些人即使在健身、节食,掉秤的不是脂肪,反而是肌肉和水分,这种减肥方式单靠主食的“减法”,其实是在透支健康。
你以为低血糖只出现在糖尿病人身上?普通人晚上长期不吃主食,肝脏糖原储备会不够用,到凌晨两三点,血糖摇摆不稳,就容易心悸、出汗、惊醒、噩梦连连。医生发现,夜里反复被低血糖反应影响,睡不好,第二天精神、记忆、反应力都在拉胯。
长期这样下去,胰岛素分泌规律被打乱,慢慢伤到胰腺,不仅减肥没落下,还把血糖调控的逻辑给绕糊了——很不划算。
不少人以为不吃主食就能让胃省力气,但医生反倒提醒,主食缺了,蛋白质和脂肪吃得多,胃酸、胆汁分泌被打乱,胃黏膜受伤风险大大增加。胃炎、胃胀、反酸、消化慢,甚至溃疡,这些都和晚上主食太少脱不开干系。
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消化能力好,扛得住,其实一开始没感觉,时间一长,胃的问题一点点累积。尤其搭配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胃“罢工”的概率蹭蹭往上涨。
你有没有发现,有的人一开始主食砍掉,体重蹭蹭掉下来,过段时间反倒减不动,甚至胖回去了?原理很简单:主食长期不足,身体识别到能量危机,会本能降低基础代谢率,储能为主,“瘦得快、胖得更快”。
营养学调查显示,三个月晚餐不吃主食的人,基础代谢平均下滑9%-14%,很多人瘦到一定阶段体脂反而升高,肌肉量变低,实际上变成了“假瘦”+“易胖体质”。辛辛苦苦忍了主食,到头来,反而陷入恶性循环。
健康不是让你晚餐拼命啃馒头、煮面条。健康的主食摄入,重点在“选对种类+控制分量”。可以把1/3-1/2主食换成粗粮杂豆,兼顾升糖慢和饱腹感,再搭配蛋白质、蔬菜,血糖波动没那么大,还能保证核心营养素摄入。
主食别全靠面包、蛋糕、油炸食物。有基础疾病的人,饭前先吃几口蔬菜、蛋白,最后再吃主食,血糖更稳定。比起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如聪明地吃和选。
也许你本来以为,晚餐少吃一口主食,是想离健康更近一步;可有些身体里的“潜规则”,并不会因我们的好心愿而妥协。身体的感受,比数字的变化更真实。想轻松变瘦、变健康,不如回归科学,远远比走“极端路子”有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