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路媒体、自媒体争相报道央企华侨城员工跟投事件,“跟投8万元只拿回9000”“强迫跟投,员工哭诉资金被套”“失业被裁员工本金拿不回”,各种标题和细节十分吸睛。一时间,过去光鲜亮丽的央企华侨城,似乎成了吸血员工、残酷无情、耍阴谋诡计的黑心资本家。
事实果真如此吗?先说结论,网上的“维权”小作文及媒体的跟风报道,并没有缕清事件的是非曲直,而是选择性地呈现对己方有利的一面,以达到带舆论节奏的效果。
首先,项目跟投制并非华侨城的发明,而是大型房地产公司普遍实行的制度。
早在2012年碧桂园就推出了“成就共享”计划,面向区域公司和项目公司核心高管实行利益捆绑,核心高管可享超额利润,也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亏损。2014年又推出“同心共享”计划,这就是项目跟投制度,集团投资85%,集团董事到区域核心团队再到项目核心团队,投资15%,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2014年万科也推出类似制度,跟投制度逐渐完善和成熟,万科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公司管理层必须跟投,项目所在城市公司管理层必须跟投,项目的管理团队必须跟投,其他员工可自愿参与跟投。
该制度一经推出,很快风靡房地产行业,短短几年间,百强房企中半数都实行了项目跟投制度。
华侨城的跟投制度并没有特别之处,只是行业通行的规则。不能因为现在房地产行业遇到了难题,跟投面临回款难,就把责任都推给华侨城,把华侨城塑造成居心叵测的黑心资本家的形象。
第二,跟投制度主要不是面向“员工”,而是“高管”。
“员工”在舆论环境中是弱势群体,所以许多媒体和小作文把该事件塑造成员工和资本的冲突,似乎华侨城作为大资本压榨员工、吸血员工。新闻这样写,才有看点,才有流量。
但实际上,跟投制度一开始的目的就很明确,约束高管的行为,形成利益捆绑、责任共担的机制。
大型房地产企业普遍实行总部-区域总-城市总-项目总的管理模式,在一线的城市总、项目总比总部更了解当地的各种信息,对集团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城市总、项目总的个人利益和集团的利益不挂钩,难免出现不尽心、不尽力的情况,明知高风险项目也要盲目投资,甚至和当地合作方勾结掏空公司。
一线高管对最终决策的影响很大,所以跟投制度往往强制区域管理层和项目管理层必须跟投,对于普通员工则是自愿。
跟投制度主要面向高管而不是员工,这点在当前对华侨城的舆论声讨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各家媒体、自媒体纷纷拿着“员工”说事,各种发声人士也不提自己是高管还是员工,总之都是被华侨城强制跟投。
第三,赚钱时候闷声发财,亏钱时候高调喊冤。
华侨城采用项目跟投制度,是行业通行的做法。这项制度的发展变化,和时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不能现在跟投制度亏钱了,都纷纷出来围攻华侨城,以前赚钱的时候,怎么都不说?
跟投制度曾经造富了一批房地产行业的高管和员工,曾经有不少房企高管和员工靠着跟投制度大发其财。以万科为例,万科2014年推出跟投制,2015年8月时任万科首席人力资源官陈玮透露,万科一线人员累计跟投92个项目,认购资金达17亿元,累计为员工分红5亿元,员工收益率达29.4%,其中一线城市跟投回报率甚至达到70%。
高额的跟投分成甚至引发各大股东的不满,认为万科跟投制度掏空了本应属于股东的利益。由于房企跟投分红太多、太普遍,造富效应太强,2017年深交所专门针对上市房企发布跟投管理方案,要求跟投制定不得损害公司股东的权益。
赚钱的时候,没有说公司的跟投制度不好,亏钱的时候,一个个对公司咬牙切齿。
第四,员工跟投有没有“被强制”?这是个法律问题。
跟投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房地产行业形势而不断调整。大约2019年之后,在一些房企内部,跟投制度逐渐从原先的“与高管风险共担制度”,变成偏向于融资工具的属性,恒大甚至还专门面向全体员工开发理财产品。
这个阶段,有没有普通员工“被强制”参与跟投?这其实是个法律问题。被强制参与跟投的员工如有证据,可通过法律程序维权,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只要员工证明有被强制的情形,一定能赢得诉讼。
在现实中,“被强制”的情形很少出现,大多数是房企鼓励、引导普通员工参与跟投。对于这种情形,法院还没有统一的司法指导,更多是个案判决。个案情形不一,判决结果也大不相同,有判决赔偿的,也有不赔偿的,往往起关键作用的是项目跟投协议的具体内容。
所以,普通员工参与项目跟投与公司签约,员工自己要明白协议内容,投资风险需要自己承担。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这不是一句空话。如果公司的协议涉及霸王条款或胁迫行为,那去法院告,一告一个赢,不需要极力塑造自己“弱势群体”的形象,拿着小作文找媒体、找网友哭诉。
总的来说,华侨城不是跟投制度的发明者,华侨城的跟投协议也没有超出行业标准模板的范畴。简言之,华侨城只是和其他同行一样,遭遇了房地产行情下滑,和其他同行一样出现了跟投项目回款难的问题。这么多媒体、自媒体围着华侨城声讨,无外乎华侨城有央企的身份,更吸引眼球。这种落井下石的行为,既不客观公正,也无益于解决问题。
作者|吴莫言
编辑|小知知
图片来源|摄图网、相关企业官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