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发现身边某个稀缺机会的获得者,恰好是行业前辈的子女,你的第一反应是“真厉害”还是“有猫腻”?最近吉林女高中生刘忆北的飞行员录取事件,就把这个问题炸上了热搜。
全省唯一女飞名额,为何引发全网质疑?
7月25日,刘忆北收到空军航空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视频被官媒转发。本应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励志故事,评论区却彻底翻车:
外形争议:网友截取视频画面,指出她眼睛明显斜视、说话时上牙外凸,而飞行员体检对视力、咬合有严格规定;
父亲身份:刘父被曝同为该校毕业的现役飞行员,网友调侃“这是现实版‘我的飞行员父亲’?”;
通知书疑点:对比其他学员的通知书,刘忆北的报到日期栏竟是空白,被质疑“特权留白”。
最扎眼的是一条高赞评论:“我表哥去年报考飞行员,因牙齿轻微不齐直接被刷,刘同学这牙缝能塞米粒却过了?”配图是刘忆北采访截图和《空军招飞体检标准》条款对比。
官方沉默,网友扒出更多“矛盾点”
面对质疑,校方和当事人至今未回应,但网友的侦探模式已开启:
专业方向成谜:有自称知情者爆料,刘忆北录取的可能是“航空管制”而非“驾驶岗”,但录取通知书未明确标注;
校友发声:一名自称该校学生的网友称:“斜视确实会被淘汰,除非有特殊医疗证明,但公示里从没提过”;
媒体“双标”报道:新华网等官媒曾称赞刘忆北“突破性别偏见”,却对争议只字未提。
说实话,我翻遍全网都没找到刘忆北的体检报告或考核成绩。如果真像网友猜测的“专业不同”,为何不大大方方澄清?如果确实是凭实力过关,又何必让一个18岁女孩承受“拼爹”的脏水?
我们到底在愤怒什么?
支持方认为:“飞行员子女有家庭熏陶,通过选拔很正常,网友这是仇富!”
反怼声更猛:“普通人因0.1视力差被淘汰时,谁给我们‘熏陶’的机会?”
据《2023年空军招飞数据》,某省1000人初选仅30人通过体检,最终录取6人——淘汰率高达99.4%。当稀缺资源遇上“亲属关联”,公众的敏感并非无理取闹。
我采访过许多寒门出身的飞行员,他们描述体检时“连睫毛倒长都会被卡”。公平从来不在标准本身,而在执行标准的透明度。刘忆北事件若止于沉默,伤害的不仅是公众信任,更是那些真正靠实力追梦的年轻人。
最后丢个问题给大家: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行业“二代”,你会默认这是“合理优势”还是“不公平”?
刘忆北该不该自证清白?
最新消息:有网友称已向军方监察部门实名举报。这场风波,或许才刚刚开始。
“她父亲到底是不是考官?”“官方敢不敢公开体检视频?”——更多猛料,我们评论区见!
写作声明:本文基于公开报道及网友讨论,部分信息有待官方核实。若后续有权威回应,将第一时间跟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