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六十一岁的陈志远在一个平常的春日午后,做了一个看似平常的决定——每天早餐只吃燕麦片。
这个决定在三年后的某个上午,在市人民医院的检验科里,引发了一场始料未及的风波。
当护士长拿着化验单,眉头紧锁地说出那句"把咱们科室的人都叫过来"时,没有人能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01
陈志远是在三年前的那个春天开始吃燕麦片的。
那时候梧桐叶正绿,他刚从市里的纺织厂退休不到半年。
退休后的日子过得有些恍惚,每天早上醒来,望着天花板上那道斜斜的阳光,总觉得时间变得黏稠起来,像是被什么东西拖拽着,怎么也快不起来。
体检报告是在四月份拿到的。
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陈志远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地读着那些他半懂不懂的医学术语。
血脂偏高,血糖临界值,还有一些密密麻麻的数字,每一个都像是在对他摇头。
"陈师傅,这些指标都不算太严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主要还是要调整饮食,多运动,定期复查。"
给他看报告的是个年轻医生,戴着金丝边眼镜,说话温和却带着职业性的严肃。
陈志远点点头,将报告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上衣口袋里。
走出医院的时候,春日的阳光有些刺眼,他眯着眼睛看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忽然觉得自己像是被推出了什么队列,成了一个需要"调整饮食"的人。
回到家里,陈志远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养生知识。
他的电脑技术是跟楼下小区超市的小伙子学的,操作起来笨拙但认真。
一个个网页在他面前打开,关于血脂、血糖的文章看得他眼花缭乱。
直到看到那篇关于燕麦片的文章。
文章写得很详细,说燕麦片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能够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
陈志远看着屏幕上那些科学数据,心里忽然升起一种近似于信仰的东西。
他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早餐就吃燕麦片。
第二天早上,陈志远去超市买了一大袋燕麦片。
回到家里,他按照包装上的说明,用开水冲了一碗。
燕麦片在热水里慢慢舒展开来,散发出淡淡的谷物香味。
他坐在餐桌前,认认真真地吃完了这碗看上去平淡无奇的早餐。
从那天开始,每天早上七点半,陈志远都会准时坐在餐桌前,面前放着一碗燕麦片。
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燕麦片还是那个味道,陈志远的执拗却越来越明显。
楼下的王大妈是第一个发现陈志远"异常"的人。
王大妈住一楼,每天早上都会在小区里遛弯。
陈志远住在三楼,厨房的窗户正对着小区的小花园。
王大妈眼尖,总能透过窗户看到陈志远在吃什么。
"老陈啊,你怎么天天早上就吃那个东西?"有一天早上,王大妈在楼下大声喊道。
陈志远正在吃燕麦片,听到喊声,放下勺子走到窗前。"什么东西?"
"就是那个,燕麦片!"王大妈指着他的碗,"我观察你好几天了,天天都是那一碗,营养跟得上吗?"
陈志远笑了笑,"挺好的,我觉得。"
"哎呀,老陈,你这样不行啊!"王大妈急了,"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你就吃这么点东西,身体会垮的!你看我,每天早上鸡蛋牛奶包子,还有小菜,这才叫营养均衡!"
陈志远没有反驳,只是点点头,转身回去继续吃他的燕麦片。
王大妈的话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区。陈志远每天早上的燕麦片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
有人说他这是偏食,有人说他这是在作践自己的身体,还有人说他这是老年人的怪癖。
最直接的反对声音来自他的老友李师傅。
李师傅跟陈志远是同一个厂子的,两人一起工作了三十多年,关系铁得很。
李师傅比陈志远大两岁,退休得也早一些,平时没事就喜欢到陈志远家里坐坐。
"志远,你这是干什么啊?"李师傅坐在陈志远家的沙发上,手里端着茶杯,皱着眉头看着餐桌上那个空了的碗,"天天就吃这个,你是要成仙吗?"
陈志远正在洗碗,听了李师傅的话,手上的动作停了停。"师傅,这个对身体好。"
"对身体好?"李师傅笑了,"志远啊,你别听网上那些胡说八道的。你看我,六十三了,该吃吃该喝喝,不也活得好好的?你这样搞,搞不好把身体搞坏了。"
"我觉得挺好的。"陈志远擦干手,走过来坐在李师傅对面,"师傅,我体检的时候,医生说我血脂高,血糖也不太好。我这是在调理。"
"调理?就靠这个调理?"李师傅摇摇头,"志远,你这是心理作用。真要调理身体,得去看中医,开药方,你这算什么调理?"
陈志远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喝着茶。
"而且,你这样下去,营养不良怎么办?"李师傅继续说道,"人老了,本来就需要更多的营养,你这样节食,身体受得了吗?"
"我没有节食,我只是改变了早餐的内容。"陈志远的声音很平静,但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李师傅看着陈志远,忽然觉得眼前这个相处了几十年的老友有些陌生。
这种陌生不是因为外貌的改变,而是因为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执拗。
"志远,你真的决定要这样一直吃下去?"
"嗯。"陈志远点点头,"至少要坚持三年,然后去体检,看看效果。"
"三年?"李师傅瞪大了眼睛,"你疯了吗?"
陈志远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里有种让李师傅说不出话来的东西,像是某种深埋在心底的信念,坚硬而安静。
02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第二年的夏天。
陈志远依然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吃燕麦片,风雨无阻。
这个习惯已经成了小区里一道风景,也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
"你们看到了吗?老陈又在吃他的燕麦片。"
"都一年多了,还在吃,真是够执拗的。"
"我看他瘦了不少,脸色也不太好。"
"早就说了,这样下去会出问题的。"
流言蜚语像夏天的蚊子,嗡嗡地围着陈志远转。
但他似乎听不见,每天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该吃燕麦片还是吃燕麦片。
真正的波澜是在那年秋天掀起的。
陈志远感冒了,而且感冒得很重。高烧三十九度,咳嗽得整夜睡不着觉。李师傅得知消息后,马上赶了过来。
"志远,你看看你,我早就说了你这样不行!"李师傅坐在陈志远的床边,语气里带着明显的焦急和一丝得意,"身体免疫力下降了吧?这就是营养不良的后果!"
陈志远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但眼神依然清亮。"师傅,这只是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你看看你烧成这样!"李师傅站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志远,你听我的,别再吃那个燕麦片了。人到了咱们这个年纪,身体本来就弱,你还这样折腾。"
"我不会停的。"陈志远的声音很虚弱,但很坚定。
"你!"李师傅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你这是何必呢?为了个什么破燕麦片,把自己搞成这样。"
陈志远闭上眼睛,没有再说话。
这场感冒整整持续了半个月。半个月里,李师傅几乎每天都来,每次都要劝陈志远放弃燕麦片。王大妈也隔三差五地来看望,顺便表达一下自己的担忧。
"老陈啊,你看你病成这样,还不醒悟?"王大妈坐在床边,苦口婆心地劝道,"我给你炖了鸡汤,你喝点,补补身体。"
陈志远接过鸡汤,慢慢地喝着。鸡汤很香,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让他感到一丝慰藉。但第二天早上,他依然准时起床,冲了一碗燕麦片。
"你这个人啊,真是没救了!"王大妈看着他认真吃燕麦片的样子,摇头叹气。
感冒好了以后,流言蜚语更加激烈了。
有人说陈志远脑子出了问题,有人说他这是老年痴呆的前兆,还有人说他这是在慢性自杀。
面对这些议论,陈志远的反应出奇地平静。
他依然每天按时吃燕麦片,依然每天在小区里散步,依然每天过着规律而简单的生活。
只是有时候,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夜色,心里会泛起一丝微妙的情绪。那不是后悔,也不是动摇,而是一种说不清楚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让他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些事情。年轻的时候,他也曾经做过一些别人不理解的决定,也曾经承受过类似的质疑和嘲笑。但那时候他有工作要忙,有很多事情要操心,这些外界的声音很容易就被淹没了。
现在不同了。退休后的生活太安静了,安静得连邻居的议论声都显得格外清晰。但正是在这种清晰中,他反而更加确定了自己的选择。
"三年。"他对着窗外的夜色轻声说道,"再坚持两年就够了。"
第三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陈志远照例在七点半吃燕麦片,但这一次,他在燕麦片里加了一点蜂蜜。
不是因为腻了,而是因为他忽然想起了小时候母亲给他做的蜂蜜燕麦粥。
这个小小的改变让燕麦片变得更加香甜,也让陈志远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他坐在餐桌前,慢慢地品味着这种熟悉又陌生的味道,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快三年了。"他对自己说道。
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对于一个六十一岁的人来说,三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春天到春天的九次轮回,意味着一千多个早晨的坚持,也意味着无数次质疑声中的默默承受。
陈志远觉得自己变了,虽然他说不清楚具体变在哪里。
镜子里的他依然是那张略显沧桑的脸,身材依然单薄,头发依然花白。
但有什么东西确实不一样了,那是一种从内而外的变化,微妙而真实。
最明显的变化是他的睡眠。以前他总是半夜醒来,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想退休前的工作,想已经去世的妻子,想不知道在哪里漂泊的儿子。
现在他能够一觉睡到天亮,醒来的时候精神饱满,心情平和。
还有就是他的体力。虽然体重确实减轻了一些,但他感觉自己的精力反而更加充沛了。每天早上吃完燕麦片后,他会在小区里快走半个小时,步伐轻快,呼吸平稳。
"老陈最近气色不错啊。"有邻居这样议论道。
"是吗?我怎么觉得他瘦了很多?"
"瘦是瘦了,但精神头挺好的。"
"还是不正常,天天就吃那个燕麦片,怎么可能健康?"
议论声依然存在,但陈志远已经完全不在意了。他甚至开始享受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享受那种被质疑却依然坚持的感觉。
李师傅还是会定期来访,但劝说的频率明显降低了。
有时候他会坐在陈志远对面,静静地看着他吃燕麦片,眼神里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
"志远,你真的要坚持到三年?"
"还有几个月就三年了。"陈志远边吃边说,"到时候我会去体检的。"
"如果体检结果不好呢?"
陈志远停下勺子,认真地想了想。"那我就改变策略。"
"如果结果好呢?"
"那我就继续吃下去。"
李师傅笑了,那笑容里有无奈,也有一丝钦佩。"志远啊,你这个人,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03
春天过去了,夏天又来了。陈志远依然每天吃燕麦片,依然每天在小区里散步,依然每天过着规律而简单的生活。
只是现在,他的心里有了一种期待,对于即将到来的体检的期待。
九月的一个上午,陈志远决定去医院预约体检。
他穿上了那件最好的衬衫,在镜子前整理了一下头发,然后出门了。
走在街上,他忽然意识到,三年前的那个春天,他也是这样穿着这件衬衫,走过这条街道,去医院拿体检报告。
只是那时候,他是一个血脂偏高、血糖临界的退休老人。现在,他是一个坚持了三年燕麦片早餐的61岁男人。
这三年里,他究竟收获了什么?
体检被安排在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二。
陈志远比预约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到达医院。
秋日的阳光透过医院大厅的玻璃窗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他坐在候诊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病人和医护人员,心里涌起一种奇妙的平静。
"陈志远。"护士叫到了他的名字。
"来了。"他站起身,跟着护士走向体检区域。
第一项是抽血。护士是个年轻的姑娘,动作麻利而轻柔。针头扎进血管的那一瞬间,陈志远忽然想到了三年前的那次抽血,想到了那份让他决定改变生活方式的体检报告。
"大爷,您平时饮食怎么样?"护士一边抽血一边随口问道。
"还行,比较规律。"陈志远简单地回答。
"那就好,规律饮食对身体很重要。"护士说着,拔出针头,给他按上了棉签,"您这血色看起来挺好的。"
陈志远点点头,心里涌起一丝小小的得意。
接下来是各种常规检查:血压、心电图、B超、胸片。每一项检查,陈志远都认真配合,检查的医生们也都表现得很专业,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
最后一项是内科检查。给他检查的是个中年医生,戴着眼镜,神态严肃而专注。
"陈师傅,您今年多大了?"医生一边听诊一边问道。
"六十一。"
"平时有什么不舒服的吗?"
"没有,感觉挺好的。"
"饮食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吗?"
陈志远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我早餐比较简单,就是燕麦片。"
"燕麦片挺好的,健康食品。"医生说着,继续检查,"您这身体保养得不错,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
检查结束后,医生告诉他三天后可以来取报告。
走出医院的时候,陈志远感觉浑身轻松。
秋日的阳光依然温暖,街道上的行人依然匆忙,但他的心情却格外愉悦。
三天的等待对陈志远来说既漫长又短暂。
漫长是因为心中的期待和忐忑,短暂是因为他努力让自己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
他依然每天七点半吃燕麦片,依然每天在小区里散步,依然每天过着规律而简单的生活。
只是,这三天里,他比平时更加安静。连李师傅来访的时候,他也只是静静地听着,很少主动说话。
"志远,你这是紧张了?"李师傅看出了他的异常。
"有一点。"陈志远承认道。
"紧张什么?无论结果怎么样,都已经这样了。"李师傅劝慰道,"而且,我觉得你这三年确实精神不错。"
"师傅,你这是在安慰我吗?"陈志远笑了。
"不是安慰,是实话。"李师傅认真地说道,"虽然我一直反对你吃燕麦片,但我得承认,你这三年的状态确实比刚退休那会儿好多了。"
陈志远点点头,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第三天到了。
陈志远依然比预约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到达医院。
这一次,他没有坐在候诊椅上等待,而是在医院里慢慢地走着,看着墙上的标语和宣传画,试图让自己保持平静。
"陈志远先生,您可以来取报告了。"检验科的窗口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他走过去,接过那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他三年来坚持的结果。
"您的报告在里面,如果有问题的话,建议您找医生咨询一下。"工作人员例行公事地说道。
陈志远拿着报告袋,走到了医院走廊的角落里。他的手在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一种说不清楚的情绪。三年的坚持,三年的质疑,三年的等待,都要在这一刻揭晓答案。
他正要拆开报告袋,忽然听到检验科里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
"刘主任,您过来看一下这个报告。"
"怎么了?"
"这个报告有点特别,您看看这些指标。"
陈志远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心里一紧。他看到检验科的护士长拿着一份报告,皱着眉头在仔细地看着。
"小李,你把咱们科室的人都叫过来一下。"护士长忽然说道。
"都叫过来?为什么?"
"先叫过来再说。"
陈志远被单独留在诊室,心里开始打鼓。
04
陈志远站在走廊里,手里拿着还没有拆开的报告袋,心跳得厉害。
检验科里的声音越来越嘈杂,似乎有很多人在讨论着什么。他听到了"不可能"、"再检查一遍"、"真的假的"这样的词语,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是不是我的身体出了什么大问题?"他暗自想道,"三年的坚持,不会是把自己给坚持坏了吧?"
就在这时,护士长刘主任从检验科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
她看到陈志远,走了过来。
"陈师傅,您是陈志远吧?"
"是的,是我。"陈志远的声音有些紧张。
"您先坐一下,我有几个问题想问您。"刘主任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陈志远坐下来,心里更加忐忑不安。"刘主任,是我的报告有什么问题吗?"
"不是问题,是......"刘主任停顿了一下"是有些特别。您能告诉我,您平时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吗?"
"饮食习惯?"陈志远想了想,"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早餐比较简单,就吃燕麦片。"
"就吃燕麦片?每天都是?"
"是的,每天都是,已经坚持三年了。"
刘主任听了,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三年?天天如此?"
"天天如此。"陈志远点点头,"刘主任,您能告诉我到底是什么情况吗?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可以的。"
刘主任皱着眉头看了看手中的报告,又看了看陈志远,随后的一句话差点令陈志远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