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陈济棠在广东主政多年,因为势力根深蒂固,手下军队人数众多,也被人称为“南天王”。
在近代史上有着一定分量的陈济棠,除了军事和政治上的建树,身上另外一大趣闻,就是他的妻子莫秀英。
陈济棠的妻子莫秀英出身寒门,在成年后嫁人,但因为没有生出孩子而被抛弃。
在民国时期地位低下的女性身份,迫使莫秀英流落青楼,当了一名歌姬。
但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直到遇见陈济棠开始,她的一生发生惊天逆转。
不仅为这位国民党上将生下11个孩子,还成为了广东地区人人敬重的广东之母!
那么,莫秀英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她对于广东又有着怎样的贡献,以至于后人尊称她为广东之母?
一 沦落青楼
莫秀英原名莫五姑,出生于1900年的广东茂名,莫家祖上也出过一些有名望的人,其中莫秀英的祖父莫郁林是当地的富商大户。
但后来因为列强对中华大地的侵略,莫家也在战乱中家道中落,等到莫秀英出生的时候,全家人的经济都非常拮据。
当时莫家有好几个孩子,莫秀英排名第五,所以才有了莫五姑这个名字。
莫秀英童年的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太多,父母无力抚养,就将她送到了外婆家寄养。
莫秀英的外婆是旧社会的大家闺秀,对琴棋书画和女红等事务非常精通,并且还会唱粤曲。
在她的培养下,莫秀英也继承了这些才学,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女。
那个年代的人结婚都很早,所以在14岁的时候,莫秀英就被父母送到了一户条件还不错的家庭当儿媳。
最开始的时候,丈夫一家人对莫秀英还算疼爱。
但随着日子越来越长,一连六年时间,莫秀英都没能为丈夫一家添丁进口。
如果这种事放到了现代,不一定是妻子的错误,要通过医疗检查来判断原因。
可莫秀英所处的时代,所有人都将生不出孩子这件事的过错放到了莫秀英身上。
最终丈夫一家人将她扫地出门,莫秀英原本打算回到父母身边生活。
但因为兄弟姐妹太多,再加上当时奉行的都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传统观念。
在亲生父母那里,莫秀英完全就没有容身之地。
从小抚养她长大的外婆也因为年事已高,不能再照顾她。
被丈夫休掉的莫秀英需要一个人面对生活,因为会唱粤曲,莫秀英就到了当地的一个青楼当起了歌姬。
也是在这里遇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男人,陈济棠。
陈济棠于1890年出生在广东防城县,年纪比莫秀英大十岁,曾考入广东陆军小学。
毕业后加入军队,当时在广东地方部队担任一名连长,奉命在阳江一带维持社会治安。
一次闲暇的时间,陈济棠和战友前往青楼玩乐,在这里遇到了莫秀英。
此时的莫秀英凭借美貌和曲艺,已经成为了青楼内的一位知名人物。
在战友的要求下,莫秀英为陈济棠等人进行表演。
陈济棠一眼就喜欢上了莫秀英,觉得她面容端庄,非常符合“旺夫益子”的面相。
后来花费了一定的银元,再加上战友的撮合,莫秀英被陈济棠赎出了青楼,成为了陈济棠的一名小妾。
自从迎娶了莫秀英之后,陈济棠的仕途就开始节节攀升。
在1925年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军长,并且深受孙中山的赏识。
二 被尊为“广东之母”
手中大权在握的陈济棠,愈发相信自己的这一切是莫秀英带来的好运,对她的依赖心理也越来越重。
不久之后,陈济棠的正妻因病离世,莫秀英至此也成为了陈济棠的正室。
并一连为他生下来十一个孩子,其中有七个儿子,四个女儿。
在那个年代,人丁兴旺是一个很大的资本,因此上陈济棠对莫秀英更加喜欢。
慢慢的,开始将仕途上的一些事与莫秀英商量。
莫秀英自幼跟着外婆饱读诗书,所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再加上多年的社会经历,总能为陈济棠找到那条正确的道路。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陈济棠已经在广东地区占据绝对地位。从军事、政治、经济上都有长足发展,也被外界称为中国的“南天王”。
在此期间,莫秀英劝陈济棠重视广东人民的生活和发展,并且建议多开学校,多办医院和收容所,安顿贫苦百姓的生活。
对于妻子的这些建议,陈济棠全部执行。
广东近代历史上的许多基建工程,比如海珠桥、爱群大厦等等,都是在陈济棠任期内完成的。
因此上陈济棠才在广东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在国民党内部占据一席之地。
而莫秀英除了对丈夫的献言献策,就是亲身参与到医院和学校的建设之中。
她主持成立的广东仁爱善堂,专门为当地贫困百姓免费发放药品,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莫秀英的善举感动了广东人民,因为其在医疗、教育,以及民生上的重大贡献,当地百姓将她尊为“广东之母”。
后来日军准备发动侵华战争,开始对国民党内部官员进行拉拢,其中包括汪精卫等国民党元老,都成为了大汉奸。
汪精卫
在国家的大是大非面前,莫秀英对丈夫发出劝告,告诫他一定不能当汉奸,要为广东地区的人民,乃至全国人民而坚定立场。
陈济棠对于日本人的威逼利诱统统拒绝。
但蒋介石在日军的侵略步伐面前,实行的是两种政策,一是叫嚣着攘外必先安内,调动大量军队进攻中央苏区。
其次就是削弱像陈济棠这种地方势力的军权和政治权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陈济棠为了对抗蒋介石的瓦解政策,在1936年发动了著名的两广事变。
在这场权利斗争中,陈济棠最终在桂系等地方势力的威胁下被迫下台,乘船前往香港生活,结束了对广东地区的八年统治。
三 最终命运
下台的这段时间里,陈济棠曾带着莫秀英到莫家祖籍的上高村短暂居住。
因为莫秀英出身青楼,再加上是外地嫁过来的,按照传统习俗,是不能插手莫家家族事务的。
可在陈济棠的坚持下,花费大量钱款,让莫秀英修缮祖屋,以及对家族内部的一些事进行决断。
并且在此期间,莫秀英除了修缮祖屋,还出资在当地建起了高州德明中学和广南医院这些民生工程,帮助当地百姓改善生活条件。
原高州德明中学
对于莫秀英的帮助,上高村的村民十分感激,最后还将村名改为了南秀村。
南字是陈济棠的字号,名为伯南,秀字就是莫秀英,以此来纪念这对夫妇对家乡的贡献。
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抗日。
陈济棠对于侵华日军非常痛恨,也从中看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
就与蒋介石之间达成和解,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和最高国防委员会战略委员,投入到抗日战争之中。
在此期间,莫秀英一边照顾所有孩子成长,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也力所能及的支持全国的抗日事业。
一直到1947年,莫秀英病逝,陈济棠痛失爱妻,悲痛的写下了,丧我贤良伤肺腑,每逢虞祭泪成行这种诗句,以此表达悲痛心情。
最后陈济棠将莫秀英安葬在了湛江湖光岩。两年之后,陈济棠跟随国民党败退到了台湾省。
一直到1954年去世之前,没能再到妻子的墓前进行祭拜。
1993年,随着两岸关系的常态化发展,陈家后人将陈济棠的骨灰从台湾省送回湖光岩,完成了陈济棠死前与妻子合葬的遗愿。
陈济棠夫妇合葬墓至今屹立在广东省湛江市,受后人拜访游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