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要是泉下有知,怕是得把棺材板拍穿。去年他去世时,全网哭着喊着 “布鞋企业家万古流芳”,今年就被扒出 “藏了三个美国娃,21 亿信托藏香港”。
反观钟睒睒,儿子是美籍就大大方方认了,网友骂他“不爱国”,他该卖水卖水,销售额反倒涨了。这俩老板的对比,比娃哈哈掺了糖精还齁,比农夫山泉加了气泡还刺激。
宗庆后最成功的“产品”,不是营养快线,而是他的“清贫人设”。媒体镜头里,他永远穿着洗得发白的布鞋,说“穿好鞋浪费钱”;采访时掏出十块钱的烟,感慨 “抽这个踏实”。
可转头就在洛杉矶给杜建英,买了500万美金的学区房,三个孩子全是美国籍——这操作,比他卖的 “钙铁锌硒维生素” 还多面。
最绝的,是他的“爱国台词”。2013年对着镜头拍胸脯:“全家注销绿卡,一分钱不转国外!”
结果呢?香港汇丰银行躺着18亿美金信托,还差3亿要靠娃哈哈分红补。有网友算过账:“光那栋美国豪宅的物业费,一年就得几十万,够买一万双布鞋了。”
这哪是 “清贫圣人”,分明是 “揣着明白装糊涂” 的老戏骨。
他对着施幼珍演 “恩爱夫妻”,背地里让杜建英生儿育女;对着员工讲 “家文化”,转头让子女们在法庭上互撕。这种分裂程度,比他搞的 “娃哈哈童装” 和 “娃哈哈白酒” 跨度还大。
浙江网友说得实在:“我们早知道他孩子多,就是不敢说,怕被骂‘抹黑民族企业家’。现在看来,是我们太天真,把商人的剧本当纪录片看了。”
钟睒睒的人生信条,大概是“懒得装”。儿子是美国籍?记者问了就点头,不解释不洗白;农夫山泉被骂“LOGO像日本的”?他连公关稿都懒得发,该上货架上货架。
结果呢?去年舆论风暴时,网友喊着“抵制农夫山泉”,转头发现超市里最抢手的还是它 —— 毕竟,喝水看的是口感,不是老板儿子的国籍。
这招“以不变应万变”,比宗庆后的“演技派”高明多了。钟睒睒从不说“穿布鞋”这类废话,也不吹“一年花几万”的牛皮。
他住豪宅、开豪车,儿子在美国读书,这些事藏都懒得藏。就像他卖的矿泉水,明码标价两块钱,你爱买不买,没必要包装成“喝了能爱国”的神水。
有经销商爆料:“钟老板开会只说销量,从不说情怀。他说‘消费者不是傻子,你骗一次,下次就不买了’。”
这话打了多少“人设企业家”的脸?宗庆后费尽心机装清贫,结果被扒出一堆黑料;钟睒睒大大方方承认“儿子是美籍”,网友骂够了该买还买。这说明什么?观众看烦了苦情戏,更爱直来直去的 “爽文”。
去年宗庆后去世时,网友跟疯了似的囤娃哈哈,说“支持民族企业”;转头骂钟睒睒“把企业传给美国人”。
现在真相大白,囤娃哈哈的人看着法庭上的争产大戏,怕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这哪是 “支持国货”,分明是 “追爱豆追塌房”。
商人的本职是赚钱,不是当道德楷模。宗庆后转移资产,是为了少交税;钟睒睒让儿子入美籍,是为了读书方便。
这些选择跟“爱国”,半毛钱关系没有,就像卖菜大妈挑肥拣瘦,纯粹是生意经。可网友偏要给他们扣帽子,一会儿捧上神坛,一会儿踩进泥里,最后发现自己被耍得团团转。
最该骂的,是那些“造神媒体”。
今天写《宗庆后:一双布鞋走天下》,明天发《钟睒睒:神秘的隐形富豪》,把商人包装成“当代圣贤”。
结果呢?宗庆后的人设塌了,媒体装聋作哑;钟睒睒被骂了,媒体又跳出来喊 “要宽容”。这种见风使舵的本事,比娃哈哈的渠道商还会钻空子。
宗庆后和钟睒睒的故事证明:商人的“人设”就像矿泉水瓶上的标签,写着 “天然” 未必真天然,标着“纯净”可能加了料。你买账的是产品,不是标签;你喝的是水,不是老板的 “爱国宣言”。
与其纠结 “谁更爱国”,不如关心 “两块钱的水有没有掺自来水”;与其骂 “人设崩塌”,不如笑 “自己太好骗”。
毕竟,老板们忙着赚钱,我们忙着生活,谁也别给谁戴高帽 —— 你穿你的布鞋,我喝我的矿泉水,挺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